经济企稳回升致珠三角长三角用工缺口数十万
东部招工吸引力不如以前劳动力资源短缺
金融危机让很多劳动力去年离开了长三角,按理说,现在订单大增,急需用工,再把他们招回来应该不难。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温州劳动保障局王欧翔,他表示: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在缩小,加上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和就业扶持政策,东部的吸引力的确没有以前大了,同时,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去打普工,而更倾向于专业技术和管理经营类岗位。除此之外,王欧翔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出现招工难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劳动力资源的短缺。
王欧翔:“正因为中西部差距缩小,很多中西部家庭重视对自己子女的培养,以前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初中毕业了还是想培养他们去上大学。(劳动力)潜在资源不足。还有一个国家的林改,承包到户,5000万的农民就地从事就业。许多东部内迁企业的比较多,也有部分民工选择了就地就近就业。所以我认为,(对于东部来说)这是一个资源性的枯竭。”
温州紧急向西部省份求援寻求劳务输入
出现招工难,温州当地企业和政府部门想办法救急。包括温州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的用工来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温州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副书记王欧翔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到处打用工求援电话,用工信息甚至发到到了青海、广西、贵州等这些种西部省份的劳务部门,尽最大努力寻求劳务输入。不少温州的公司还派出招工专员,在外地“蹲点招聘”。但是这个办法也不是很奏效,王欧翔说,用工缺口仍然在持续扩大:6月份缺口是11000多,7月份达到16000多。目前,温州传统上仍然是以普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服装、鞋革、五金、打火机等,这将是长久的供需矛盾。所以,王欧翔建议,缓解现在的招工难,企业自身也要做出一些调整。
王欧翔说:“我觉还是通过企业自己的改造,或者说降低耗能、提高科技含量。因为毕竟来说我们很多还是简单的粗放型的劳动比较多一点,所以是不是说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手工劳动,从根本上去做这件事情,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一点。”
专家支招各地招工难:完善用工体制保障工人权益
仅靠提高工资揽工行不通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陈步雷认为,要改变目前的招工难的局面,仅仅靠提高工资来揽工是不够的,贯彻《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陈步雷说:“现在很多农民工不仅仅看中的是工资的问题,而且他对社会保险,特别是象工伤保险、养老保险这些东西也是非常重视的,对于工作场所、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安全卫生也是高度重视的,如果仅仅是想提高一点点工资,就认为一定能招到工人,现在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一个是企业,如果真正想增加自己的吸引力,那么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劳动法》,要当一个君子雇主,第二就是行政机关,就是当地政府不能仅仅就是说我就是满足于当一个地方的经营主体,而忽略了公共权力主体,忽略了一个执法主体的公正性。”
完善用工体制尽快实现劳动力市场属地化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认为:解决招工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用工体制。
王德文说:“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是按照属地化管理的,也即是说,劳动力到我这个地方打工,就属于当地人口的一部份,比方说他的低保就会纳入纳入当地政府的管理范畴。但是在中国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农民工它并没有纳入当地的属地化管理,这样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得不到,因此他们不得不回家或者去其他地方寻找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旦有大量的用工需要的时候,由于劳动力离开了,他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通过信息的传递或者工资的调整,把他们召回来。从今后来看,要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这样才可能解决当前一会大量出现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会一旦受到外部冲击后大量的民工得不到有效保障这样的一个格局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