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民工荒”与“订单”引发争议
生意社8月27日讯 一边是长三角、珠三角“民工荒”言之凿凿,一边是外出务工的“民工”仍然找不到工作——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同时出现,又各有根据,不禁让人怀疑:究竟是统计数据又出现了“不全面”,还是媒体在用“个案”以偏概全?
“自相矛盾”的现状实在让人疑惑。不过,如果结合纺织业近一年来走势,并对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仔细分析,或许不难看出: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是一题两面。归根到底,都是“订单”引发的“用工案”。
“返乡潮”返走“熟练工”
说起今日的“民工荒”,不能不先提及去年的民工“返乡潮”。
对于我国纺织业来说,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对行业贡献值的比重已经无需赘言。
消费需求下降,欧美订货方对暗淡的市场无非采取几种手段:要么减少订单,要么提高“门槛”要求苛刻,要么干脆“弃单”不要——这导致危机向国内代工企业传导,而靠“单”吃饭的中小纺企受影响最大。
如此一来,大量“弃单”逼死了一部分纺企,也逼得活下来的纺企“节俭持家”,大量企业开始“收缩编制”或者“停工放假”。2009年1至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服企业用工减少了近50万人。也曾有工人告诉记者,“以往一天三班倒,现在一周做两天”。
对工人来说,没了工作,也没多大希望找到新的工作,长三角、珠三角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促使他们提前回到家乡,也就引发了去年底的民工“返乡潮”。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返乡潮”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的提法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已经拥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来说,虽然境况未必时时如意,但在家乡找到工作并不是全无希望。
“补库存”难成“真回暖”
转眼冬去春来,随着订单增加,用工需求随之水涨船高。今年第二季度,广东、福建、绍兴等传统加工业聚集地开始出现“民工荒”、“招工难”现象。
但这一轮的“民工荒”不同于以往的“民工荒”。造成用工缺口的原因,不是工人数量的增长赶不上用工需求的增长,而是在工人数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用工需求忽然“爆发式”增长。
此外,普通工人与熟练工的结构性问题、“80后”务工者的择业观也是造成用工缺口的原因。浙江霸力(鞋业)集团有限公司倒闭时,抢着去招聘熟练技工的同类企业甚至把贴着招工广告的面包车停在霸力门口,“每月1300元,提供免费一餐”。
说到底,人们对“民工荒”的关注,不外乎是试图从用工需求的回升中看到经济回暖的信号。但是,单就中国纺织业来说,用工需求的回升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行业整体的复苏。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认为,当欧美市场存货量低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重置库存。由此而来的订单回升或许会有助于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出口的好转,但并非最终需求的反弹。
而从圣诞礼品订单来看,订单数量下降已经预示今年的外贸前景并不乐观。按照往年惯例,圣诞用品出口高峰期一般从每年7月开始,但今年7月,世界最大圣诞用品出口基地广东省仅出口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这些都意味着,当补充库存的订单完成后,如果没有新的订单跟上,本轮“民工荒”必然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