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形势月报(2009年8月26日)
生意社8月27日讯 2008年度已接近尾声。本年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纺织品出口受阻,生产增幅减缓,出口持续减少,受此影响,棉花收购初期价格大幅下滑。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棉花市场止跌启稳,总体保持相对稳定,近两月纺织品出口和生产等指标均有所好转。2008年度前11个月,我国纱产量2043万吨,同比增长5%;纺织品服装出口1554亿美元,同比下降4.4%;进口棉花134万吨,同比下降40.6%;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均价12839元/吨,同比下降12.3%。
在内销拉动和国家扶持政策影响之下,纺织行业相关数据继续呈增长走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纱产量205万吨,同比增长13.4%。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虽然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但环比增幅继续增加,显示出口情况继续好转,当月出口金额163.7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17.4%,同比下降12.4%。
本年度国家抛储政策对保障市场供应,满足纺织企业需求,稳定市场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棉花市场资源减少,储备棉成为纺织企业原料主要来源,纺织企业竞拍积极,成交比例提高,成交价格持续小幅上涨。新棉即将上市,为保障市场平稳过渡,国家有关部门在抛储152万吨的基础上,再增加60万吨的抛储数量,同时根据纺织企业需求对相关交易规则进行调整。截止7月31日,已累计推出抛储计划186.6万吨,实际成交121.9万吨,占152万吨总计划量的80%。第一批抛储已接近尾声。由于市场棉花资源趋紧,国内棉花价格小幅上涨,7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均价为12839元/吨,环比上涨210元/吨。郑州棉花期货和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价格也达到本年度高点。
7月国际棉花市场期现货价格先涨后跌,总体价位回升,进口棉价格优势减小,国家增发了40万吨加工贸易配额后,继续抛售储备棉,填补了纺织企业需求缺口。7月当月进口棉花13.1万吨,环比下降22.1%,同比下降38.2%。
7月,我国棉花进入花铃期,部分地区受到高温晴热、阴雨寡照、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影响,棉花总体长势差于6月,但略好于去年同期。如果后期气象条件正常,加强田间管理,仍有增产潜力。据中国棉花协会对13个省(区)2000多户棉农调查统计,今年全国植棉面积为7778万亩,同口径比较下降11.8%,预计总产量710万吨,同口径比较下降8.9%。新棉收购在即,据协会调查,今年棉农对棉花生产成本投入相对谨慎,大部分棉区植棉成本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减。去年国家加大收储力度,增强了棉农对今年收购市场的信心,对今年收购价格的期望值普遍在2.6-3元/斤。
据工商部门通报,今年棉花经营违法案件大幅下降,棉花市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加强对辖区内棉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对不符合条件的棉花加工企业,坚决予以取缔。严厉查处无照收购和超范围收购棉花、非法加工棉花的行为。进一步完善棉花收购、加工准入和退出机制,切实维护了棉花市场秩序。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机关查处棉花违法案件360件,比上年同期减少415件,下降53.55%。在查处的案件中,主要为非法收购棉花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