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用纺织品:低碳经济的撬动点
生意社8月28日讯 对于过滤用纺织品的能耐,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主任罗益锋引用了日本业界这样一个比喻,一根碳纤维一不小心掉进了湖水里,却让研究者意外获得了治理水环境的有效方法。
据称,近几年日本发展了利用碳纤维的特殊功能来实现江河湖海及工业污水净化的水环境治理,虽然原理尚未清楚,但事实上水里的微生物都喜欢附着在碳纤维上,因此可以通过反复吸引改善水环境。
其实,这只是过滤用纺织品应用的全豹之一斑。除此,还有钢铁、煤炭、铝矿、水泥乃至汽车、食品更多行业需要各种各样的过滤材料,这也就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大有可为之处。
这个领域值得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讲到,过滤用纺织品历史悠久。如今,技术进步和使用需求使过滤纺织品的产品品种大幅跃升。例如,一般造纸机速度低于500米/分,高速造纸机可增加到1200米/分甚至更高,造纸毛毯则要承受一般情况3倍以上的拉伸力,要承受摩擦、磨损和疲劳,还要承受更大更快的压榨力,造纸毛毯的使用寿命就缩短到几个小时。再例如,各种工业微细粉尘的过滤收集,许多产业液体的微粒过滤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过滤等。
用姚老的话讲,使用过滤用纺织品,不仅保证了许多产业的产品纯度和质量,而且为环境保护和“碧水蓝天”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在2009中国过滤用纺织品创新发展论坛上,大家也都满怀有不尽相同的目的和期待。上海洁润丝纺织品工业有限公司的吴经理说,他们有一种竹碳纤维产品,一直应用在服装和家居品中,偶然有客户将此竹碳纤维用于过滤材料,却发现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味,公司由此探索竹碳纤维在过滤非织造布中的应用。他思索着说,虽然想法还不够完善,希望接触过滤产品生产和应用的企业寻求研发合作。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棉纺织优势企业,在发展战略中有意新上产业用纺织品项目,公司技术中心的梁女士就是来听听这个产业的情况。她说,也参加过之前举办的土工合成材料论坛,现正在多方调研,希望选中一个好项目。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纽士达间位芳纶纤维,目前年产量已经达到4300吨,它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商。公司董事长孙茂健表示,纽士达间位芳纶的优良性能逐渐被业界认可,目前在多领域应用的推广很重要。
低碳经济的撬动点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过滤用纤维用量达到37.69万吨(包括香烟过滤嘴26万吨),按产业正常发展速率估计,到2011年加工总量将达到45万吨左右。而过滤用纺织品2008年产量已达41万吨,同比增长12.64%。而随着国家用于控制环境污染的投资日益加大,过滤材料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市场,有估算称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亿~10000亿元左右。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讲,低碳经济已经作为一种发展模式被西方国家加以运用,而近期发达国家也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交往中“拿低碳经济说事儿”。他表示,尽管这是发展中国家承担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而产生的,发达国家负有责任,但是我们仍然将环保问题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纺织规划就明确了节能减排的指标性规定,并在调整目录中对先进或落后的工艺方法区别对待。
“纺织工业产值的大幅增加必然带来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水耗的问题,但反言之,纺织企业节能减排的空间很大。”这是东华大学一位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减少"碳足迹"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为低碳经济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上下游沟通。难怪乎首钢环保科的商科长说过滤材料生产企业在技术推广和信息推介上还有差距,结果造成环保单位不甚熟悉纺织原料,没有用其长。也难怪乎多数过滤用纺织品企业认为商科长介绍的“袋式除尘在钢铁企业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最具针对性。
姚老语重心长地告诫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一定要对行业有一种正确的认识。过滤用纺织品也要再加工成过滤器材,安装在过滤系统中使用。此外,我们应该承认,我们对后道加工、最终产品的使用,对有关要求以及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并不熟悉,对后道在新时期中出现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并不熟悉。因此,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一定要为后道生产加工和最终产品使用做好服务,做好配角。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告诉记者,过滤用纺织品的产品开发方向,首先要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高性能纤维。例如,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聚酰亚胺纤维等尚未产业化的高性能纤维;改善聚苯硫醚、间位芳纶、芳砜纶等产业化高性能纤维的制品质量和稳定性;研制适合于生产高效低阻过滤材料各种材质的超细纤维;加快高性能过滤膜的研制与产业化。从加工工艺上讲,复合非织造布具有任何单一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成为目前及至将来过滤材料的必然发展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正在制定纺织行业标准“机织过滤布”和“针刺法非织造布过滤材料”以及国家标准“机织过滤布泡点孔径测定方法”和“机织过滤布透水率测定方法”。专家表示,对于高温烟尘等过滤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不断出现的复合非织造布过滤材料等新产品的产品标准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也需适应产品发展加快制定。这也是加快成果转化和加强与下游衔接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