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区集群发展打造“针纺之都”
生意社9月4日讯 9月1日,从北京传来喜讯,枣庄市中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获此殊荣者在山东省仅此一家。
近年来,枣庄市中区通过扶持引导、资源整合、深化改革、外向带动,全区纺织服装企业集群化发展,规模优势日益凸显,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尤其是针织文化衫产品,以其丰富多彩、时尚、靓丽的个性特色初具规模。目前,辖区内纺织服装企业达到2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1家,年产棉纱8.1万吨,布3.2亿米,化学纤维24400吨,服装6000万件,文化衫4亿件,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占全省文化衫出口总量的30%左右,是全国文化衫主要产地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16.3%;实现销售收入45.58亿元,增长19.4%;实现利税5.65亿元,增幅38.8%。
坚持投入拉动,不断增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活力。在产业引导上,坚持靠大联强,着力引进建设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大项目,膨胀规模,培植骨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沙特阿齐兰兄弟有限公司先后在该区投资6000多万美元,建成海之杰、阿尔曼达两个纺织服装项目,又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斯巴克彩印包装项目,投资7000万美元新上20万纱锭纺织项目,使海之杰成为山东地区最大的外资纺织企业集团。在政策扶持上,区里制定了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增加税收、开拓市场、培植名牌产品的政策措施。在载体培育上,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完善枣庄经济开发区和枣庄纺织工业园基础建设,使园区具备了人才、技术、生产、出口、销售集聚发展的基本优势。目前,枣庄经济开发区内纺织服装企业达到19家;枣庄纺织工业园入园企业达到64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初步形成了包括纺纱、织造、漂染、印花、制衣配套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坚持科学带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大力提高产品档次。目前,全区纺织服装产品涵盖纱、纯棉、涤棉布、弹力面料、牛仔布、化纤布、灯芯绒、印染布等十几大类上百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搞好自主研发。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一年一企一专利”活动,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从资金、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区政府设立了200万元的纺织服装工业发展基金,对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出口创汇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注重扶优培强,重点扶持50家产品有市场、生产规模大的优势中小企业,鼓励其向“精、专、特、新”方向发展。依靠海之杰针纺织、鲁瑞针织、华欣针织、华派针织等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培育品牌优势,有力拉动了外贸出口的增长。
坚持服务推动,努力营造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在项目立项、规划建设、环评、用地、融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区财政累计拿出200多万元,连续五年大张旗鼓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为增强企业的互信了解,形成关系融洽、共生共荣的局面,充分发挥纺织服装协会作用,在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特别是每年9月份举办的中国(枣庄)针织文化衫交易会,成为全区纺织服装产业成果展示、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促进了针织文化衫产业、市场、资本的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向世界亮出了“针纺之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