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我国高梳棉理论的创始人梅自强:愿织桑麻成彩霞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9-07 09:43: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收藏
    从1954年到1958年,梅自强来到莫斯科纺织学院,师从前苏联老一辈纺织专家拉科夫教授,度过了4年苦读岁月。“学校周六组织舞会,教我们跳舞,我一次也没去过,都扎在图书馆里了。”在梅自强的记忆中,那4年几乎是与娱乐绝缘的。

    留学第一年,除了4门功课要考试之外,还要求学生选定论文题目。“答辩的时候,教授一定会问一个问题:你的论文有什么创新点?如果论文中没有创新的部分,就不能通过答辩。”从那时起,“创新”这一理念深深地根植在梅自强的脑海中,成为他要求自己、检验成果的重要标尺。

    通过学习和在纺织厂的实习,梅自强慎重地选择了论文课题:研究高速梳理。

    他重点研究了刺辊梳理棉层时纤维和杂质的分离过程和机理,提出了改善刺辊除杂作用、控制刺辊落棉的建议,研究了高速梳理时梳棉机主要部件间气流对纤维分梳转移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和控制纤维转移的建议。根据这段时间的研究,他在前苏联和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编写出版了专著。

    艰苦却充实的4年留学生活让梅自强受益良多:“一方面是学校和教授对创新的重视,这让我以后自觉地关注创新、追求创新;另一方面,教授严谨务实,尊重客观规律,这是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要求。”更为直接是,他的论文题目奠定了此后研究的主攻方向,让他很快学以致用,服务于新中国蓬勃发展的纺织工业。

    八年磨出高梳棉机

    “8年搞成这个项目,我们当然高兴,在那样的基础上搞出国际先进水平的东西来,的确不容易。” 


     1958年6月底,获得纺织技术副博士学位的梅自强毕业回国。7月,他来到中国纺织科学院报到。

    来不及休整,梅自强就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提高梳棉机产量的试验工作中。纺织工业要快速发展,提高梳棉机的产量势在必行。由纺织科学院牵头,青岛纺机厂、山东纺织研究所、青岛国棉四厂、青岛国棉五厂共同组成的工作组迅速成立起来,梅自强担任组长。1958年8月,在北京待了不到一个月,梅自强就重新打起背包,来到青岛国棉四厂,住进了国棉四厂简单的职工宿舍。

    高梳棉机的试验长达8年,难关一个接着一个。“高梳棉机的开发是一个整体项目,不仅需要设计、调试,还需要关键件、配套件的配合,还要看加工精度、材质、热处理的能力等等。由于当时我们的基础工业水平不高,高梳棉机的开发和试验遇到了不少难题。”梅自强分析道。

    在空前的激情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下,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后终于取得了突破。1958年,在单机试验基础上,青岛纺机厂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20台样机,半年后在青岛国棉五厂通过鉴定,台时产量达到了23公斤,定型号为1181E型。1959年秋,其中一台梳棉机参加了在莱比锡举行的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在1181E型的鉴定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后,梳棉机就开始在青岛国棉五厂、山东潍坊棉纺厂、河南华新棉纺厂投入大面积生产试验。1966年5月,经再度改进后的A186型高产梳棉机在青岛国棉五厂通过了由纺织工业部组织的鉴定,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台时产量达到25公斤。

     8年磨一剑。从1958年至1966年,高产梳棉机的研究从小试、中试到大面积生产试验,试验工作从青岛扩展到河南、浙江上海又回到青岛,3次大幅度修改设计,3次制造新样机,终于使国产梳棉机的台时产量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8年搞成这个项目,我们当然很高兴,在那时候的基础上搞出国际先进水平的东西来,的确不容易。”那8年的苦与乐,如今只化作梅自强淡定的微笑和简略的肯定。 

     1969年3月,梅自强带领纺织研究院第一批下放干部去湖北安陆五七棉纺厂。当时,该厂4万纱锭采用了国产第二代新设备。梅自强参与了这套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这套设备做了许多改进,偏远的安陆工厂因而成为参观学习的样板。

    此后,安陆经验开始在全国新建棉纺厂推广,梅自强又开始为培训工作忙碌。从1978年至1980年,梅自强和同事重点帮助了约占当时全国棉纺生产能力三分之一、合计556万纱锭的122个棉纺厂,帮助这些企业提高了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增产的棉纱约相当于新建50万锭生产能力。

 

    三年攻破条干仪

    “要学会抓住机遇,要能判断出这个问题是否重要,如果重要就要顶住压力,咬牙坚持,很可能再坚持一下就会见到成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纺织品开始大量走向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要求用国际通行的标准检测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仪。我国纺织行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条干仪,可惜当时多年未能成功。

    梅自强也关注着这个关键的条干仪。在技术研发上,梅自强强调判断能力和抓住机遇的能力。“很多事情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因此要学会抓住机遇,要能判断出这个问题是否重要,如果重要就要顶住压力,咬牙坚持,很可能再坚持一下就会见到成果。”

    条干仪的研发成功,就是正确的判断能力与坚持的成功案例。一个偶然的机会,陕西宝鸡782厂(今长岭机器厂)的厂长找到梅自强,希望能给企业推荐一个“军转民”产品。梅自强详细地了解了这家企业的情况,发现他们技术力量强,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可靠的元器件供应渠道。“我对他们说,纺织机械厂很多,一般仪器你们不要做,要发挥你们的优势,开发生产我们纺织行业做不了、做不好的产品。”梅自强给他们的建议,就是做条干仪。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梅自强  纺织工业  创新  梳棉机  棉纺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