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形势影响棉价 棉花企业预测新棉上市价格
生意社9月7日讯 在棉纺行业中,棉花企业上联接棉农,下承接纺企,处于“夹心层”。如果收购价格过低,则有损棉农利益,如果收购价格过高,则抬高了纺企生产成本。在新棉收购时期,一边是棉农,一边是纺企,棉花企业左右为难的场景时常呈现,因此,棉花企业在市场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时,在新棉收购时期,作为蓄水池的棉花企业承担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虽然棉农对收购价格都有自己的账,但籽棉要卖出去,还要在价格上和棉企取得一致。在新棉收购时期,收购价格的形成更多取决于棉花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在记者采访中,棉花企业一致认为,今年籽棉收购价格不会很高,但将比去年高,介于2.5—3.2元/斤之间。下游纺织形势低迷,仍难有好转,是棉企判断籽棉价格难走高的主要依据。
预期价格高于去年
新疆作为最大的产棉区,“今年新疆棉花应该是个丰收年,收购价格预计在5.0—5.2元/公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董事长张琰林告诉记者,今年新疆的棉花长势不错,单产将高于去年水平,9月底新棉将上市。张琰林说,因为纺织形势不好,今年籽棉收购价格不会太高,但将比去年高,预计在5.0—5.2元/公斤,去年新疆籽棉平均收购价格在4.7—4.8元/公斤。
“前期要和收储价接轨。”河南豫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超预计,由于下游纱线市场仍不理想,今年新棉上市的收购价格不会太高,应该在2.8元/斤左右,但不排除3.0元/斤以上的可能。如果籽棉收购价格达到3.1元/斤的价位,就有点高,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因为按标准级籽棉算,如果收购价格达到了2.9元/斤以上,则折合成皮棉就有14000元/吨。据王超了解,目前河南棉花整体长势不错,但棉花面积减少不少,往年成片的棉田今年很少看到。今年河南新棉集中上市较晚,要到10月初才能大量上市。
说起当地的棉花长势,安徽安庆皖农棉花公司总经理陈小青便感叹今年该地区棉花因受灾而减产。他说,由于前期雨水和近段时间的低温,导致棉花单产将下降20%,亩产为400斤。而纺织企业困境没有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风险很大。他预测,新棉上市时,皮棉价格最高不超过13500元/吨,最低不会低于12000元/吨,“如果棉籽维持0.8元/斤,衣分在37.5%以上的籽棉收购价格可能在2.6—2.8元/斤”。
河北银河集团星宇棉花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奇宇认为,“今年籽棉收购价格会低,不会高”。他的观点也主要取决于当前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纺织前景不乐观。籽棉收购价格最低不过“2.5元/斤、2.6元/斤”,最高难过“3.0元/斤”的关口。
由于去年棉花价格大幅下跌,棉农收益受损,众所周知今年国内棉花面积减幅在11%左右,必然导致棉花产量下降。从供给和需求看,棉花产量下降将导致价格走高,但谢奇宇却说:“价格和总产量高低无关”。他解释,棉花企业为规避市场风险,经营方式采取随销随购,不再存棉,而新棉上市时期,市场资源充足,在阶段性行情下,籽棉收购价格难走高。
江苏兴化某棉花企业人士表示,从棉花加工企业的角度来说,皮棉销售价格决定籽棉收购价格的高低,按当前标准级皮棉售价13100-13200元/吨,减去加工费用500元/吨,按棉籽价格0.94元/斤、衣分率37%折算,籽棉收购价格可以在2.90元/斤以上。不过,由于国储棉竞拍价格的走低对现货价格构成威胁,为控制风险,预计棉花加工企业开秤初期收购价格会相对较低,大约在2.50—2.60元/斤。后期随着现货价格的稳定,加之2009年植棉面积下降,籽棉资源相对不足,收购价格可能会上调0.20-0.30元/斤。
快购快销仍受青睐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快购快销理所当然地成为大部分棉企新年度经营方式的首选,下游纺织市场形势成为他们界定籽棉收购价格高度的标准。
由于前几个年度棉花市场的暴涨暴跌行情和棉花市场的国际一体化进程,使得棉花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自去年开始,棉花企业在新棉上市时期采取快购快销的策略。也正因此,去年籽棉收购价格节节下滑,甚至达到近6年来的最低价,而棉农仍旧“买棉难”。棉企认为,从目前市场形势看,如果新棉上市成本在13500元/吨,收购风险将较大,如果价格太低,棉农必然惜售,难以收到棉花,因此大部分中小棉花企业表示,开秤后将继续采取快购快销的策略。
下游纺织市场形势成为籽棉价格走向的风向标。在记者采访中,棉花企业都因下游纺织形势不好而看低籽棉收购价格。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计163.76亿美元,同比下降12.35%;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891.7亿美元,同比下降11.15%,与前6个月-10.88%的增速相比回落0.2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322.7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569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9%和-9.1%,增速同比分别下降39.34个百分点和12.47个百分点。
随着棉花市场的发展,阶段性行情成为棉花市场的主要特点,在籽棉收购时期,年度棉花总产量和总需求量所主导的价值理论并不适用于籽棉收购价格。除去国家宏观调控因素,下游纺织形势的好坏成为棉企界定籽棉收购价格高度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