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纤产量连续11年世界第一
生意社9月8日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化纤工业一片空白。经过60年的发展,化纤工业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内化纤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外纺织市场需求快速扩大的形势下,化纤工业连续7年出现了近20%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我国化纤总产能已达到2712万吨,总产量达到240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7%,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化纤生产大国。
产能产量快速增长
严格讲,中国化纤工业的历史是从1957年开始的。那一年,我国逐渐恢复安东化纤厂(后为丹东化纤厂)和安乐人造丝厂(后为上海化纤四厂)。国家又成套引进粘胶长丝技术建设保定化纤厂,引进尼龙长丝技术建设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拉开了新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序幕。
我国初步形成人造纤维工业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在消化吸收进口设备、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化纤、新乡化纤等一批粘胶企业。
1963年,我国引进日本万吨级规模维尼纶技术和设备,建立北京维尼纶厂。之后10多年,全国范围内“翻版”建设了9家万吨级维尼纶厂,维尼纶成为当时我国主要化纤品种之一。
20世纪70年代,在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示下,国家集中资金,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装备,先后建成了上海金山、辽阳、天津、四川川维4个大型石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至此,我国化纤工业初具规模。
转眼又十年,20世纪80年代,国家成套引进大规模、大容量聚酯生产技术,重点建设仪征化纤、上海金山二期工程。至“七五”末,也就是1990年,我国已能生产所有的常规化学纤维,产能达到180万吨,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化纤工业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纤成为最早开放的市场产品之一,我国化纤工业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世界化纤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和装备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98年,中国化纤产量达到510万吨,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至今我国化纤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进入21世纪后,化纤工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并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济规模显著提高,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行业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产业集群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产业基础的加强,又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进步,以大容量、高起点、低投入国产化聚酯及涤纶长丝工程与技术(从300吨/日到1200吨/日)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为代表,中国化纤工业技术产品全面升级,已完全具备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为世界化纤产业的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截至2008年底,我国化纤总产能已达到2712万吨,是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52万吨产能的52.2倍,占世界总产量的57%,中国在世界化纤界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化纤加工量占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化纤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量,化纤人均加工量,化纤工业对全国GDP贡献率,以及中国化纤在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应用领域比例均不断提高。化纤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化纤及下游加工产业也成为中国纺织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
重大项目实现突破
20世纪80年代,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年产53万吨聚酯和涤纶短纤维的仪征化纤以及上海金山二期芳烃、PTA、聚酯涤纶成套装置,在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同时,大型化纤成套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为化纤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化纤行业通过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工艺装备国产化研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大型国产化聚酯成套装置国产化。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实现了年产10万吨大型聚酯成套装置及配套直纺长丝设备国产化,迅速提升了国内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随后迅速放大到了年产15万吨、20万吨、30万吨的规模,使以后项目的建设周期比“八五、九五”期间缩短了一半,单位产能投资仅为原来的1/10左右,单位产品运行成本降低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