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丝绸纺织产业高峰论坛在淄博周村举行
姚穆院士表示,首先是纺织原料严重不足。棉纤维加工缺口达35%以上,连续多年来依靠从2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棉花纤维、羊毛纤维加工缺口达75%以上,亚麻进口占60%—70%,黄麻进口几乎100%,黏胶纤维浆粕进口60%,还需进口黏胶纤维近11%,合成纤维化工原料进口超60%,高性能纤维进口占93%。作为世界首位的纺织大国必需“开源节流”,充分开发利用国产资源原料,特别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对环境友好的物质资源的纺织纤维原料。同时,要转变思路、改进产业结构、减少厚重织物比例,在贯彻节能、减排、节水、降耗、对环境友好方针的同时,提升轻薄细软、高附加值、高档产品的比例,优化升级,在少用纺织纤维的同时,创造更高价值。
其次,加强产学研结合。着意创新发展,冲破传统观念,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丝绸产品充分利用各种纤维原料,克服原真丝绸的某些弱点,开发具有新风格、新性能、新功能、新用途的新丝绸纺织品。面向社会需求,使丝绸在轻、薄、细、软、飘逸、生动、光泽、彩艳的同时,具有抗皱、耐洗、防粘贴、防油、防污、抑菌、防臭、抗静电、防紫外甚至保健、养生等功能。
同时,在继续开展服装、家用纺织品的同时,丝绸产业也应该向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扩展。50年前,最早的人造皮肤、人造血管、人造心脏瓣膜等医用纺织品就是用丝绸开发起步的。因为丝绸素与人体的相容性,今后有更广阔的市场。遵循国家制定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为丝绸产品在许多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开启门户、拓展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教授姚穆表示,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努力与文化、社会、历史、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密切结合,创造出不断翻新的、层出不穷的、年年变化的、引领潮流的更新意识,在色彩、花型、款式、体型、风格等快速演变中密切结合功能拓展形成设计思想的核心,成为产业的上层建筑。在产业集群地区,应该建立适当的平台以补充全国产业组织的工作。
另外,保证产品质量是产业长期发展的核心。丝绸的各种一般性能和特种功能,必须建立起产品测试方法标准的完整新体系和相应的产品标准。企业的运作特别是信誉是产业持久发展的灵魂。产业的企业自律规则和产业管理体制是形成信誉的物质基础,也会形成巨大的能量吸引全球的采购目光。
相关新闻
纺织基地引智图振兴
据记者了解,今年7月24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怀滨在周村区丝绸纺织工业调整振兴专题报告会上,就当前纺织经济形势与国家丝绸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主要精神和相关措施为周村出谋献策。
周村是传统的丝绸纺织产业基地,具有悠久的产业历史。今年4月,周村区启动丝绸纺织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旨在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措施重振周村丝绸纺织产业。专门制定了牛仔布及服装、丝绸面料及服装和家用纺织品三大产业链的发展重点,以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为导向,积极利用国家和省、市、区出台的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创新奖励等引导政策,展开了包括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产品升级、知识产权创造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工程。本次专题报告会作为周村区丝绸纺织产业借力引智、助推调整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开拓发展视野、理清调整思路提供有效参考。8.2亿“激活”丝绸纺织产业
目前,在周村区今明两年总投资8.24亿元的12项丝绸纺织行业重点项目中,已有7个项目开工建设。
未来5年,周村区将实现固定资产投入、销售收入和利税“三倍增”,年均递增15%,累计分别达到90亿元、113.4亿元和8.75亿元。
周村被誉为“丝绸之乡”、“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拥有丝绸纺织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形成集教育、科研、织造、印染、内外销为一体的丝绸纺织产业体系,拥有“兰雁”牌牛仔、“维尔”牌拉舍尔毛毯2个“中国名牌”和众多知名品牌,丝织品产量占整个山东省的三分之一以上,产品95%出口国外。受经济体制转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周村区许多丝绸纺织企业经营困难,丝绸纺织产业开始滑向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