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教育:应贴近需求创新
刚从武汉各高校招聘了近50名学设计毕业生的乔万尼服饰公司总经理傅杰,深情地告诉大学生们:对企业来说,有个用人的标准:有德有才要重用,有德无才培养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一个设计师效果图画得再漂亮,秀做得场面再大,如果设计的产品市场不认可,这种设计师企业是没法用的。
要想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材,就要在企业里沉下去,要去研究市场需求、研究品牌文化和衣生活方式、了解生产流程和工艺。否则是不能在设计上提升品牌内涵、引领企业发展的。傅杰指出,企业现在不仅仅需要款式货品的设计师,还需要面料色彩流行文化的设计师、产品结构和搭配文化的设计师、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的设计、物流营销管理的设计、品牌策划包装的设计、卖场文化展示的设计师等等。
需要与产业发展互动的教育体制
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院长徐青青教授指出: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出好的有价值的设计。要想使设计艺术商业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当前大学设计教育造就人才的关键。如何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改革创新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已成为中国服装设计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西安工程大学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来抓。
徐青青教授介绍说,西安工程大学采取“三加一”的教学模式,大三前在学校进行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及工艺、市场营销、制衣设备、服装CAD等方面基础理论的学习,然后到企业去参加产品的设计开发,到校内的设计工作室去做设计项目,在实践中完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学生职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使我们的设计人才培养教育工作,逐步与产业发展的节奏相吻合。
天津工业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徐东教授认为,高校的服装设计教育,要与高校的相关专业相依托,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资源,办出特色来,要与城市时尚文化发展空间相吻合,才能促进教学与城市文化同步提升,办出价值来,要与产业的创新进行互动,才能推动设计专业与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办出时代意义来。
徐东教授建议,艺术院校的服装设计学科,要与环艺动漫、绘画音乐、人文社科等特色专业进行互动,使学生的设计创新理念外延更丰富,科技工程院校的服装设计学科,要与材料工程、数字造型、染织艺术、市场营销等特色专业进行联动,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理念向产业纵深发展。到设计课堂搬到企业和市场去,把职业设计师请到课堂上来,才能有效地推动服装设计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
需要具有职业精神的设计人才
“任何服装的外在款型和色彩,无不是内在精神的载体。”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杉杉玫瑰黛薇服装公司设计总监刘薇表示,要想实现设计创新,心里的积淀很重要。
刘薇告诫梦想成为设计师的大学生们,文化的积累十分重要,内心丰富了,我们的设计语言才能丰富起来。当设计没有找到精神内核时,就容易忽略或者会弱化服饰文化中某种特别人性的东西,就会使作品的人文精神含糊不清,就难以看到那种让人感动的文化内涵的存在。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芳芳品牌设计总监李小燕也认为,优秀的设计不是许多元素无序的堆砌,而是对人们思空见惯元素的文化创新。
多年来,她坚持不懈地探索纯棉服饰设计创新。棉花是最普通最丰富的纺织资源,李小燕不断探索,如何通过设计将纯棉纤维服饰优良的本质挖掘出来,提升纯棉服饰的时尚价值。
在她看来,这是社会赋予的职业责任,“如果能把纯棉服饰的创新做精做深做出个性文化来,也算是我作为一名设计师对社会的一点点贡献。从事服装设计创新工作,如果缺乏这种职业精神,是难成大业的。”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上海陈闻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陈闻,结合自己为罗蒙、爱登堡、彬伊奴等企业做设计服务的体会,告诉希望成为企业认同设计人才的大学生们,在企业里,设计师的表达、勾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设计水平的体现。企业需要设计师,不仅要能进行单一的产品开发设计,重要的是要能在产品细节的设计,时尚思维的创造,品牌风格的提炼,品牌市场的定位,品牌营销方式等设计中,创造出提升企业灵魂和品牌精神的文化设计,创造出营造生活方式的时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