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纺织业现状及振兴政策分析
2、进口。巴每年也进口一些纺织品,以原棉、化纤、黄麻等原材料为主。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棉花净进口国,过去5年年均进口约15亿美元。受棉花减产等因素的影响,2007-08财年,巴纺织品进口额高达23.7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9%,同比增长47.2%。其中进口原棉89万吨,价值13.3亿美元,占56.1%;进口化纤材料13.6万吨,6.5亿美元,占27.5%。其他主要进口纺织品包括:旧衣物(6797万美元)、服装(5386万美元)、黄麻等植物纤维(5360万美元)、蚕丝和羊毛(4719万美元)。
巴原棉进口主要来自印度(5.5亿美元)、美国(2.9亿美元)和巴西(1.4亿美元),三国占比近八成。化纤材料主要来自中国(2.8亿美元,占比近50%)和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进口额分别在4000万美元左右不等);服装主要来自中国,金额为3836万美元,占71.2%;旧衣物则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黄麻等植物纤维主要来自孟加拉,金额为5107万美元,占95.3%;蚕丝和羊毛主要来自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
二、巴纺织业面临的困难
近几年,巴纺织业界投入约50亿美元用于更新设备和扩大产能,政府也对纺织品出口给予不同形式的补贴和便利。但受下列因素影响,加之欧美主要市场因经济衰退而需求锐减,巴纺织业发展仍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大量企业倒闭,出口增长乏力。
(一)企业负担过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巴纺织企业近年负担逐年加重,生产成本大幅攀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减弱。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1)电力成本:巴电力供应紧张,拉闸限电频繁,为保证生产,许多企业被迫自备发电机。(2)融资成本: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政府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基准利率一度高达15%,近期虽下调至13%,但仍远远高于五年前7.5%的水平,企业借贷成本太高。(3)原材料成本:巴本国棉花产量不足,化纤和黄麻等原材料也要依靠进口弥补,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冲击较大。(4)其他成本:税率提高、工资上涨、物流费用增加。
(二)投资规模有限,技术和装备更新落后
由于投资环境欠佳,近年来巴纺织业吸收的外国投资不断下滑,年均仅5000万美元,2007-08财年更跌至3010万美元,不到巴吸引外资总额的1%。此外,由于融资较难且成本偏高,当地企业的投资也受到制约,纺织机械进口逐年萎缩,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明显落后。2007-08财年,巴纺织机械进口额仅为4.4亿美元,低于2006-07财年的5.0亿美元和2005-06财年的8.2亿美元。目前,除纺纱、织布的设备和工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化纤、服装、染整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产品附加值偏低,新产品开发不足
巴纺织业整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偏小,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棉纱、棉布、毛巾、床上用品、针织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占纺织品出口的将近八成。过去几年巴对纺织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纺纱和织布环节,没有及时转向高附加值产品,逐渐落后于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主流。此外,巴是伊斯兰国家,囿于宗教信仰,跟随时尚不够,导致设计和研发相对滞后。
(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国内市场开发不够
长期以来,欧美一直是巴纺织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所占比例保持在60%以上,2007-08财年达到66.3%。这种高度集中使巴过于依赖欧美市场,也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与此同时,巴企业对1.7亿人口的国内市场重视不够,开发不足,内销仅占其产量的20%,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企业留下巨大的空间。
(五)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壁垒增多
近年巴纺织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纺织品出口大国凭借规模优势,不断挤压巴市场空间,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小国利用最不发达国家的身份,获得市场准入便利和优惠关税待遇,并籍此蚕食巴在欧美市场的出口份额。同时,由于巴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财政状况欠佳,巴政府无法实施同竞争对手一样的鼓励和促进措施。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在劳工权益、环保、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的诸多苛刻要求及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也对巴纺织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六)政治安全形势动荡,国外客户信心受挫
巴政局持续动荡、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国际形象严重受损。不但国内企业正常生产受到冲击,国际商业往来也明显减少,外国采购商因担心巴企业不能如期稳定供货,纷纷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