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利尔丝绸引导当地人致富
生意社9月15日讯 说起吉利尔,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绸缎的光滑与美丽。在丹河河畔的高平市东城办事处凤河村,有一片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厂房,这就是山西吉利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那些美丽的丝绸制品就是出自这里。
9月4日,记者来到山西吉利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道路两侧是高大的杨树,公司厂房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进入缝制车间,80多名缝纫女工正在机器旁忙碌着。陪同采访的市场总监张国宏告诉记者,从今年6月份开始,公司的订单就一直排得满满的,机器开足马力,工人也是全力以赴,越干越有劲儿。
在车间一台电脑绗缝机前,老员工韩英和自己的同伴正在紧张操作。这种电脑绗缝机是公司新购置的高科技设备,全自动作业,韩英他们只需在绗缝机架子装卸蚕丝被。“我在吉利尔工作12年了,现在的技术比以前先进多了,绗一条被子只需要6分钟,简直不敢想象啊!”韩英对记者说。
山西吉利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脱胎于1962年建成的高平丝织印染厂,1994年4月,年轻有为的车间主任王素琴带领着车间工人成立了丝织厂的下属公司,公司正式诞生。
如今已经身为该公司董事长的王素琴对记者说:“吉利尔的每一次进步,都和我们国家的发展与改革分不开。”1996年,高平丝织印染厂正式破产改制。1999年,王素琴任山西吉利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4月底,公司再次改制,正式成为民营企业。
公司的成品展厅内,陈列着公司生产的各类服装、家纺产品。公司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出口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地,并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换装定点供应企业。公司还生产着全国唯一的大麻、丝绸交织面料,产品已经获得了业界的充分认可,2008年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上缴利税500多万。
看着如今的骄人业绩,遥想公司起初的艰难,王素琴感慨良多。
提起丝绸产业,人们首先便会想到江浙一带。由于起步较晚,吉利尔公司成立时中国的丝绸市场已基本定型,南方沿海城市的企业颇具规模,内陆丝绸产业只能在夹缝中寻求生存。面对不利局面,王素琴提出:“不敢与强手较量,永远也成不了强手;不敢在市场中竞争,永远也占领不了市场”。
2001年,公司便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认证。2004年,公司旗下的“佶利迩”真丝系列产品荣获中国首批“高档丝绸标志”认证,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企业,公司生产的一等品率始终都保持在99.8%以上。
王素琴说:“山西省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接受时尚市场的消费信息常常比别人慢半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只有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壮大员工队伍。2005年,公司又先后在北京和杭州建立了服装研发中心,利用两地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在车间工人中,收入相对较高的是订制车间的山东籍工人潘月峰,他毕业于天津服装学院,属于高级技工,在公司工作近2年,月收入平均在1万元以上。潘月峰笑着说:“公司很重视我们这样的技术工人,待遇很高,在这里做下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采访临近结束,王素琴回答了记者“吉利尔是如何在金融风暴中保持持续发展”的疑问。
她说:“金融危机爆发后,沿海大城市就业形势渐趋严峻,许多高素质人才把眼光放到了内地,对我们公司来说,这就是个引进人才的大好机会。同时,为了在金融风暴中立足,公司逆市而上,发展特色产业,在2008年12月上马了8000万元的‘100万套丝绸丝麻服装家纺扩改项目’,这一项目将在未来三年内直接创造岗位1000余个,带动20000余名蚕农发家致富。”
吉利尔人的梦想远不止此,按照公司的远景规划,到2018年,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5亿元,带动10万农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