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重在调整产业结构
生意社9月16日讯 2009年9月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暨第九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宣布安徽省望江县等23个市(县、区)、镇成为第九批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产业集群试点地区。
本次确定的23个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多,包括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不发达的县镇,如江西省奉新县、安徽省望江县、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和二七区、吉林省辽源市、辽宁省康平县、福建省尤溪县等;二是各试点地区产业特色明显,包括产业用革基布、半精纺毛纱、针织文化衫、毛巾毛毯、女裤、毛绒、袜业、针织塑编等产业基地。这两大特点充分印证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特点一: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多
在新增的23个试点名单中,记者看到很多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不发达的县镇。这些县镇大多有一定的纺织产业基础,土地、人力和原料资源丰富,正在或准备承接纺织产业转移。
安徽省望江县此次被评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试点地区。纺纱织布是望江的传统产业,千百年来望江生产的农家土布,自给自足。近几年,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全县拥有22万锭环锭纺,5000头气流纺和1000多台织机,服装加工能力达4000万件/年,纺织服装产业占全县工业总量的40%以上。目前,望江已经基本形成了集轧花、纺纱、织布、染整、刺绣、成衣、水洗、包装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望江县发展纺织具有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充足,棉花资源丰富的优势。该县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抓住金融危机形势下产业重心加速从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新一轮发展机遇,着力引进一批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科技含量较高的骨干企业,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实现拓展与提升,在“优化存量、扩充总量”中实现全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被评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试点地区的江西奉新,是在资源、区位、交通和人才等方面并不占明显优势的非棉产区。但是奉新却在6年间迅速形成了一个由125家企业组成的纺织产业集群,工业园内规模以上企业有10家,纺织生产规模达75万锭。奉新纺织产业基地作为江西省环保局批复的全省唯一印染集控区,以江西省综合投资成本最低、江西投资创业环境最优、江西投资回报最高的优良环境被誉为“奉新现象”,成为江西最具活力的工业发展崛起区。
目前,奉新工业园已经聚集了包括江西宝源彩纺、江西金源纺织、江西三邦实业、江西恒昌棉纺织印染、江西天顺纺织、江西赣鑫纺织、江西飞宇竹业等十家龙头企业。这些来自浙江、福建的企业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在江西找到了二次跨越发展的平台。
特点二:试点地区产业特色明显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以创新为动力的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实现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转变,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发展特色产业也成为大多数产业集群地区努力的方向。在新增的23个试点地区中,发展特色产业也成为试点地区的一大亮点。
被评为“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试点地区的山东禹城,依托原有传统棉纺工艺,创新研制羊绒半精纺技术,如今已成为山东省羊绒半精纺的重要生产基地。1998年,禹城市一些企业就开发出半精纺毛纱纺织技术。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禹城已培育出鲁银、德信、祥鼎、瑞源四大龙头企业。
福建省尤溪县此次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革基布名城”试点地区。据尤溪县经济贸易局局长林绍芹介绍,尤溪纺织业的主要产品有纺织用纱、PU革坯布和基布及PU革、PVC革,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及福建泉州等省内外市场。截至2008年底,全县纺织工业企业有236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5家;纺织工业总产值达5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2%;年产革基布7.6亿米,产量占福建省革基布总量的55%以上。
被评为“中国毛绒名城”的浙江省慈溪市,目前有规模型毛绒企业20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有20余家,年生产各类毛绒产品5亿~6亿米,2008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从2003年开始,慈溪毛绒制品产量和出口量开始位居全国第一,总产量约占全国的70%,占全球的60%。规模优势也带来了产业链配套的优势。目前,慈溪已形成了从化纤纺织、毛绒织造、印染整理直至服装成衣和鞋帽玩具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此外,企业的剩余产品、次品及下脚料可在全国最大的布角料市场––慈溪胜山布角料市场配套消化。
尽管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不断形成有活力和潜力的产业集群,但这些地区仍然存在许多源于粗放发展的种种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企业装备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研发能力不强、管理粗放、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融资困难较大、节能降耗减排任务较重等问题,依然是新增试点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