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 衣着从千篇一律到个性绚丽
生意社9月23日讯 最近,在西安街头有这样一幅广告招贴画引人关注:五位“美女”一字摆开,代表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历程,而她们展示的方式,不过是分别穿着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各式服装而已,使路人一目了然,纷纷驻足。“这个是解放初期的,这个是上世纪60年代的,这个是上世纪80年代的,这个是现在……”不言而喻,服装就是见证社会变迁发展最鲜活的“宣传画”和“记录本”。回望从新中国成立至今60年间,老百姓的服饰随同社会发展的进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张钧立老人一辈子久居西安,虽然不是收藏爱好者,却在家里攒了一大堆“旧衣服”――衣柜里井井有条地装满了全家人几十年来的各色各款衣服,俨然一座“市民服装博览馆”。老人说,衣服除了穿着的基本功能之外,还有“展示”的重要价值。张老认为,服装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印记,既记录了我们国家的变革轨迹,更展现了社会公众的文化心态和时尚追求。
“统一”的50-70年代:中山装解放装
新中国成立时,张钧立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那时候老百姓穿的还都是普通的传统衣服,立领对襟,夏天汗衫褂子,冬天棉袄棉裤,常常都显得又脏又破。一些干部和有身份的人穿中山装。”张老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人们的衣着都很普通,也很统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前苏联的影响,列宁装、布拉吉曾在国内盛行,而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中山装和“解放装”逐渐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装也因此越来越吃香。“我记得那年为了拍一张穿军装的照片,费尽周折,找亲戚托人借来一套合身的军装穿上,隆重地去照相馆,感觉很光彩、很神圣。”张老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说:“连女孩都是‘不爱红妆爱武装’了,跟男的一样,都是追求一身黄军装,以此为荣。”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甚至上世纪80年代,军装依然是流行的服装。
“新潮”的80年代:西服喇叭裤
“老百姓真正把衣服只当衣服来穿,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张老说,“改革开放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开放了,穿衣服也越来越新鲜时髦了,自然而然地穿起了新款衣服了。但是矛盾也出来了。”老张说,“衣服实际上也不简单是衣服,甚至成了两代人斗争的工具。喇叭裤就曾经一度成为新老两代人争吵的焦点。”
有一天老张的侄子突然穿了一条喇叭裤走进家门时,全家人立刻“炸”了――他们认定这个年轻人变成坏人了!“怎么能穿那样的裤子呢?奇怪的着装就代表奇怪的思想!”家人立刻对他展开了批判讨伐,而年轻人却竭力辩解说“这是最流行的,年轻人都穿呢!”然而,在家备受打击的侄子,为了“出风头”,每天在出门时候把喇叭裤装在包里,一出门就找个僻静地方换上,直到有一天被家人发现而挨了一顿揍。“那时候什么最时髦?穿喇叭裤最时髦。现在想来可笑,喇叭裤是那时候的时尚,但却被认为是不合适穿的,代表着坏的东西。”老张感叹说。上世纪80年代,毗邻香港的深圳、广州作为中国最先打开门户的地区,成为当时流行和时髦的发源地,蝙蝠衫、喇叭裤、花衬衫等港化了的欧美服装,经由南下打工的“打工仔”、“打工妹”和流行的电影电视传播,很快风靡全国,直接改变了一代青年的装束。
但同为“外来新事物”,西装的待遇却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因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领导人都穿上了西装,群众很快就接受了,西装很快就火起来了。”西服也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中国,披上了几乎所有中国男子的肩膀。”
“多彩”的90年代:健美裤老板裤
“那个时候,包括我爱人,我女儿,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开始穿健美裤了,上至老太太,下至女娃娃,不管粗腿细腿、长腿短腿,裹的都是黑色健美裤。有些女同志从来连裙子都不穿的,却要穿上健美裤。”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情景时,张老有所“不解”地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品牌越来越多了,而且人们都偏爱外国的牌子。”张老说,那几年里,大量的知名品牌遍布大街小巷,人们穿衣服的款式越来越讲究品位了,越来越爱讲时尚流行了。“你前两天看见街上有人穿‘老板裤’,很快街上人就全穿‘老板裤’了。但没过几天,街上又开始整整齐齐地穿牛仔裤了,流行得更快。”
而讲名牌、重流行的结果之一就是,高端服装市场培育起来了。“钟楼、东大街,在繁华商业区像唐城、民生等等,有很多天价衣服,是老百姓不能问津的。当然,现在回头看来,当时那些大百货商店、大卖场,以及现在的中大国际、世纪金花等等,不都成了普通市民随意出入、习惯消费的地方了吗?”张老欣喜地说。“高端”越来越“高”,中低端市场也越来越“火”。“康复路、李家村等很多服装批发市场越来越受到青睐,在这里形成全省甚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服装批发中心,整天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经过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成就很明显,这也是老百姓穿衣变化的最大原因。社会越发展,老百姓手里越有钱,才有更多精力和条件去改变、改善穿着,才会有一阵一阵的‘流行’。”张老说。
“绚丽”的新世纪至今:露背吊带破洞牛仔
今天,当你从钟楼走到小寨,或者从安仁坊走到康复路,你会为卖场里款式、色彩都千变万化、决不重复的服装而赞叹,也会为走在你身边的人们那丰富多彩甚至千奇百怪的衣着而惊讶。“竟然有这样的衣服?难道可以这样穿衣服?”这些问题不知会多少次在头脑中泛起。
新世纪以来,时尚、个性几乎成了服装的第一要素,这跟二三十年前“全国人民穿一件衣服”的时代完全像是隔了不知几个世纪。“穿紧身衣的多了,尤其裤子,紧绷绷的,还有女孩子穿吊带的也多了,露背的、露腰的,越来越普通了,开始都不习惯,后来也慢慢接受了。”
“当然了,这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更持久深入了,老百姓思想早解放开化了。”张老说,“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电视电影里国内外明星的影响,中国年轻人的服装也越来越紧跟世界时尚的步伐了。”所以,我们看到了“内衣外穿”的,看到了故意把牛仔裤戳出“破洞”的,看到了越穿越“分不清男女”的……就像那一句话说的:“衣服越穿越乱”。
而在这其中,唐装热曾让人感觉到了民族传统复兴的惊喜。唐装还有旗袍,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喜庆的色调成为不少人的嗜好,一度引领潮流,也让另一句话广泛流传:“越是民族的,越是时尚的。”
“要说今天的服装,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包罗万象。你看大家日常穿的,有正装也有个性装,有休闲装也有运动装,即使中山装、解放装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每个人也不是说总只穿一种款式的衣服,都会根据场合不断地变化。”张老说,“这从本质上说明了老百姓生活自在,思想放松,也是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有力证明。”
服装是一种记忆,是一种证明。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老百姓服装的变迁,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社会发展的历程,看到了老百姓的观念转变和生活改善,看到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时代。文/本报记者赵静图/本报记者陈烨
陕西亮点
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陕西服装产业发展具有许多优势:一是陕西纺织服装教育发达,全省有5所专业高等院校,每年有6000名应届毕业生,有十几个国家级的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点,还有众多社会和企业兴办的大中专技工学校。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的改革发展,陕西拥有一大批储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纺织服装企业,土地、电力等资源非常丰富。三是陕西服装产业人力资源储备雄厚,除了大量专业学生外,由于陕西纺织服装产业处于调整阶段,有部分熟练的下岗工人不经培训便可直接上机操作,劳动力质量高、成本低。
陕西省将积极推进“西安服装创意产业园”、“西部职业装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使项目成为陕西省服装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帮助宝鸡渭滨服装科技产业园二期规划论证工作的编制与评审工作;帮助榆林轻纺产业园开展羊毛防寒服产业、东西部合作、产业升级等工作。
数字说话
据陕西省统计局统计:2006年,陕西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18个,服装产量569万套,在西部排第3位。
2006年,陕西服装工业总产值为5.067亿元,销售总额为6.177亿元。在服装产量比2005年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总额分别增长了42.7%和49.35%。
2008年,陕西省服装企业代表伟志集团公司业绩增长20%,继续保持中国百强企业、西部第一服装品牌的地位。
根据陕西省服装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到2011年,陕西省将重点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其工业产值总计达到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