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服装:比基尼的中国处女秀
生意社9月25日讯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现在的裸奔。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虽然喇叭裤作为一种“怪现象”出现,但是它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让人们大开眼界。随后,像什么“港裤”、“体形裤”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让人们紧跟潮流走。体形裤也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当时特流行,凡是女生,无论年龄大小几乎都穿过几条。冬天天冷,为了保暖,大家还都在里面套毛裤,箍紧的双腿就像圆规,现在看起来是有些可笑。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的确很时尚。”
《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上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追逐。
于是,蝙蝠衫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装。蝙蝠衫宽宽大大的袖子,一改传统服装的样式,让人们耳目一新,当时穿上很时髦。
牛仔裤在那个年代曾掀起过热浪。现在它被大众所接受。但在当时也是‘不良青年’的专利,由于它过于颓废、前卫,被大多数人所拒绝。不过经过时间的磨砺,牛仔裤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不光年轻人喜欢,上年纪的人同样可以穿牛仔裤,它成了最招人喜欢的服装。”
80年代:色彩缤纷时代的来临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
街上流行红裙子
80年代流行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比基尼的中国“处女秀”
1985年8月,全国体育界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家体委规定,参加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的女运动员,必须穿三点式泳装,因为这样才符合国际标准。可是,各地的选拔赛穿不穿三点式,没有规定。于是许多大城市一次一次地讨论研究,一次一次地请示报告。结果,这么大一个中国,竟没有一个城市敢领这个先。而第一个穿着三点式在选拔赛上成功地登台亮相的,竟是广东省的一个体育健美专业户——熊国晖培养的四名女运动员,因为,他不需要那么多的研究、请示、汇报。这就是在今天已经极为平常的比基尼首次在国内亮相。
多少年来,封建思想的幽灵顽固地盘桓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穿衣不能露出皮肤,笑时不能露出牙齿的陈规陋习,如同一道道镣铐,紧紧地束缚在中国女性的身上。即使时间已跃进到80年代,即使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即使我们已拥有了众多女政治家、女教育家、女企业家等中国女性的骄傲。
西方有句俗语:“比基尼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就是自由。”对于80年代的中国,“女性的形体不能袒露于众”——这种观念如同最后一道镣铐,仍然紧紧地锁着国人的心。
一个巨人苏醒的年代,凌乱和杂芜是它的必然特征。当第一个女人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时,整个民族对美好的追求开始对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女性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的幸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这这样一条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这一点。(中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