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非织造布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生意社9月26日讯 新中国的非织造布产业始于1958年。从起步到快速崛起,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已经走过50余载。
中国非织造布产业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规模基础建设及钢铁、能源、汽车、交通、化工等工业部门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骨干非织造企业在技术进步与创新方面更是加大了力度,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自主开发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
自主研发先行一步
1956年,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1960年更名为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在上海成立,开始以纺织设备、改造、工艺革新、优质高产作为科研重点并探索纺织的新领域、新技术。1958年成立了粘合法与缝编法无纺布生产线课题组。之后,浙江省造纸研究所及华东纺织工学院也开始其无纺布科研工作。1960年,上海纺科院组建有19名科研人员的无纺织布研究组,分别进行化学法、缝编法非织造工艺、设备与产品开发及粘合剂等研究。1962年,上海纺科院组建了非织造材料研究室。
从1962年到1978年,我国非织造材料的相关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先后取得了我国非织造工业发展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成果。如我国第一台底布毛圈型缝编机、第一台双梳栉纤网纱线型缝编机、第一块常规细度、高收缩涤纶纤维的针刺PU合成革和第一台预针刺机等。
1965年,在上海浦东建成我国第一家非织造材料工厂——上海无纺布厂。随后,上海纺科院研制的SW63型饱和浸渍法非织造布生产线与DWJ-Ⅱ型纤网纱线型非织造布生产线开始在江、浙、鲁等地推广应用,陆续建成一批以这些设备为主的非织造布生产企业。
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间,先行一步的自主研发非织造布科研成果为中国非织造工业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促进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的技术进步、成长壮大推波助澜。
1982年,第一次全国非织造布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我国非织造布发展由科研中试阶段转入产业化推广阶段,有力地推动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的形成与发展。1985年成立全国非织造布技术信息交流网(后更名为全国非织造布技术协会)。1986年成立广东省无纺布协会;同年,由纺织工业部批准成立了全国非织造布工业科技情报站(后更名为全国非织造布科技信息中心)。1987年,在沈阳成立了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等。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非织造科研单位及相关企业先后完成“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大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大量非织造科技成果,成为我国非织造布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原纺织工业部科技司的几位老领导常常回忆起我国从“六五”到“九五”发展规划期间,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行业走过的一条科技先导、引进吸收、自主创新的道路。他们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非织造布产业经历了萌芽初创、科技攻关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1982年,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先做马尾衬、领衬、浆点衬等产品,为服装企业配套。“七五”期间,开始搞纺粘法,生产热风喷胶棉等,替代部分棉花。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非织造布生产设备。20世纪90年代初,有了第一条国产纺粘法生产线。正如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所说,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一个缩影。
新的世纪新的机遇
进入新世纪,我国非织造布行业首先开发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非织造材料专用原料,如三维卷曲中空涤纶、导电纤维、抗菌纤维、水刺专用涤纶与粘胶短纤、复合超细纤维、芳砜纶耐高温纤维、芳纶1313、聚四氟乙烯高性能纤维等;开发了大量非织造材料新产品,如双组分复合纺粘布、聚烯烃弹性纺粘布、聚乳酸酯熔喷非织造材料、甲壳质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中高档热熔衬、复合针刺土工布等。
其次,从国外引进了具有先进水平的针刺、热轧、水刺、SMS、SS以及双组分复合纺粘生产线,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开发了一批适用型非织造技术装备,如宽幅梳理成网机、气流成网机、6米宽的土工布针刺生产线、8米宽的造纸毛毯针刺机、合成革生产线、聚丙烯纺丝成网生产线、水刺生产线等。
随着大批国产化设备的应用以及大批引进的先进生产线的投产,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先进技术的应用面也在迅速扩大。在市场迅速扩展的同时,产业及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已出现了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生产集约度较高、增长质量较高的年产超万吨或产值超亿元的非织造企业。
再次,产业用非织造布产品在大规模工程应用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护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98年全国抗击特大洪灾,非织造土工布因其特殊的结构及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堤岸、防止管涌而受到特别重视。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防控“甲流”中,以非织造材料生产的各种手术服、防护服、口罩、病员服、病床用品等在有效阻隔病毒,保护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和防止交叉感染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朱民儒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不足5000吨,到今天产量已突破172万吨,成为世界非织造布生产大国,非织造布产业正在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非织造布的品种和加工手段日益丰富,新型工艺和材质的非织造布相继问世,非织造产品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容面膜、妇女卫生用品、婴儿纸尿裤、购物袋、擦拭纸巾……显示出我国非织造布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新中国成立60年,回眸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寻觅到一个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轨迹。如今,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在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朱民儒表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要不断加强创新,依靠科技来提升质量,彻底转变增长方式,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各项事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