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亿美元跨国采购雪中送炭 中国制造危中觅机
生意社9月26日讯 尽管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出口企稳回升的迹象依然不够明朗,但是,2009至2010年度总额达180亿美元的跨国采购,依然吸引了诸多中国企业寻觅商机。
昨天一大早,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贸业务员官雄就带着各种遮阳伞、雨伞的样品,赶到了“2009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下称“跨采大会”)现场,在跨采大会采购商展位前,热情地介绍自己公司产品。
“今年订单情况不如往年,我们产品以往主要出口欧美市场,现在明显感到客户的需求减少,而且从价格上来看,中低端产品更好销售。”官雄对CBN记者表示,“我们是第一次来跨采大会,希望找到合适的采购客户,增加一些订单。”
出口企业“危中觅机”
来自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出口总额为7307.4亿美元,同比下降22.2%。
对此,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21日举行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制造”跨采大会高峰论坛上坦言,无论是世界实体经济的复苏、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还是市场消费信心,目前都难以快速地恢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将进入一段低速增长期。
英国BP集团国际采购中心总监冯喆也对CBN记者表示,金融危机冲击之下,BP的采购规模受到一定影响。“我们2007年在中国成立国际采购中心后,采购金额每年都是100%增长,今年没有达到100%,但仍然在增长。”
上海平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金政秀则表示,自己公司是初次试水跨国采购这样的展会,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寻觅到新的商机,但是对跨国采购的体系和规则并不是十分了解。
“如果能够跻身于跨国采购链、成为供应商,对企业订单复苏肯定有所帮助,”金政秀表示,“但是,如果出口情况持续萎靡,我们也会考虑产品开拓内销市场。”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项目官员朱毅也表示,跨国采购对中小企业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联合国机构的跨国采购的预算一直在持续增长,在华采购的数量也连年递增。
“但是,去年联合国各机构高达135亿美元的全球采购总额中,在华采购份额也只占到1.3%,”朱毅说,“主要是联合国每个机构的采购程序、规则都不同,中国企业往往误认为‘门槛太高’,其实联合国跨国采购的产品主要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不高,很多中小企业可以争取机会中标其采购体系。”
“自我修炼”延伸产业链
朱毅表示,语言能力不畅、对细节关注不够、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等诸多因素也制约着中国企业中标联合国采购体系。
对此,美国自有品牌协会会长Sharoff Brian在跨采大会高峰论坛上也表示,中国企业在OEM领域非常擅长,大量出口玩具、电子消费品等,如何把这种特长转变为自己发展自有品牌的一个优势,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阿里巴巴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卫哲表示,对任何企业而言,单纯的制造只会越来越不值钱。“只有在制造中包含了设计、渠道和服务,才能够使这个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才能够摆脱比价杀价这样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卫哲说。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国普也表示:“我们过去的中国制造是不完整的价值链,后危机时代,价值链要延长完善,竞争力才会提高。”
榕泰国际有限公司经理陈小靖对CBN记者表示,金融危机以来,公司长期依赖的欧洲市场需求下滑严重,仅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期间,订单量就下滑了近40%,从三四月份开始逐步恢复。
“主要是我们开拓了南美市场的新空间,现在也在开发新产品应对金融危机,差异化竞争,使自己的产品在同行业公司中具有特殊性。”陈小靖说。
“以往我们都是完全根据外商的订单需求,来制订企业的生产计划,按样做产品,现在开始研发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是生存的唯一办法。”上海常亨实业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经理吴吉对CBN记者表示,“中国的供应商应该加强‘自我修炼’,才能够在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争取到更多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