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60年:杜钰洲谈纺织业的两个30年
生意社9月28日讯 建国至今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纺织工业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产业的历史作用。
现在,中国纺织工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回顾历史,利于我们充分了解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轨迹,积累更多发展经验。日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回顾我国纺织工业60年发展历程与成就时强调,我国纺织工业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大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实现五大转变。
中国纺织的两个30年
杜钰洲表示,中国纺织从建国之初到现在6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30年进行回顾。
第一个30年,从1949年-1978年,中国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先后在郑州、西安、咸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一批纺织机械、纺纱、织造和印染等纺织工业基地;并在上海、东北、天津、四川等地建立了粘胶、维纶等化学纤维生产基地,构建了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基本能够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结束了解放初期人均7尺布/年,缺衣少穿的历史。
从1979年-2007年,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二个30年,,中国纺织开始了建设世界纺织大国的努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开始从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到建设纺织强国的转变。其阶段性标志是1983年取消了布票,结束了30年使用布票的历史,1998年到2000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压锭、减员、调整、重组,纺织行业逐渐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和效益方面的提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纺织面临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机遇。
新时期面临三大机遇
杜钰洲会长指出,当前,在我国纺织工业进入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正面临三大历史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快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化进程。
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加快了我国纺织工业以采用高新技术为主要标志、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升级进程。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提供了最重要的内需支撑体系和内生动力。
纺织工业要抓住这三大历史机遇,加大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
落实规划,推进五大转变
谈及世界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和纺织行业带来的影响,杜钰洲强调,危机不仅使中国纺织工业清醒的认识到融入全球化既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场危机从反面提示我们,中国纺织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加快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推进五大转变。
第一,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向主要依靠创新趋动转变。大力推进自主研发、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和品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产业升级。
第二,从对资源消耗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节约纤维资源、能源、水源的资源节约型产业。
第三,从牺牲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发展清洁生产,减少排放,加强环境治理。
第四,从传统粗放型产业组织结构向现代集约型组织结构转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集群组织结构、跨国配置结构,包括跨国营销渠道的建设,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资源、技术、生产、设计与研发、品牌、教育等全方位国际合作。
第五,从市场秩序不够完善向更完善的市场秩序转变,提高市场效率。加强行业自律,继续扩大落实纺织CSC9000T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杜钰洲最后强调指出,当前,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对纺织工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正在发挥作用,纺织工业目前已企稳回升,我国纺织工业将继续努力,把加快走出困境与中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