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商品集体回调 郑棉近期恐受拖累
生意社9月28日讯 近期国内商品市场出现了整体回调,郑棉在新棉减产预期炒作,以及外棉上涨势头总体良好的配合下,保持着良好的上涨趋势,这种局面能否持续呢?笔者认为,商品集体回调的大环境将在近期拖累棉价走势,且美棉9月25日在技术性抛盘和有利天气打压下,下跌幅度较大,而国内产区阴雨天气已有所好转,下游纺织企业消费也并非完全有效启动。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郑棉上涨势头恐受拖累。
郑棉上涨势头恐受商品回调拖累
当前国内期货市场吸取了2008年国庆长假后整体暴跌的教训,监管机构多次强调加强长假期间的风险管理,而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同步提高各品种保证金比例以控制市场风险。节前国内商品市场多空持仓比例减少明显,一定程度上在于长假期间出于控制风险的需要。但最为本质上的根源,还是在于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虽采取积极救市措施,但货币的过度发行和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造成对通胀预期的担忧,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但实体经济的恢复却未有明显的突破。商品市场节前的集体回调,表面上看是受保证金提高和市场风险控制的影响,但实际上还是市场出于对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忧虑。因此,近期虽有支撑棉价保持强势的因素存在,但在商品整体回调的压力下,郑棉能否保持上涨趋势仍有待市场检验,且纺织行业下游恢复较为缓慢,长假前后郑棉恐受商品回调拖累。
棉花供给偏紧压力在于市场预期
目前,支撑棉价走高的主要因素在于市场对于新棉减产预期的猜测。据相关数据预测显示,我国2009年棉花产量约为615万吨,较2008年的749万吨减少134万吨,降幅为17.89%。而各地农情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减少15%左右,因此,市场预计新棉减产10%左右。同时,USDA最新数据报告显示,新年度全球棉花处于减产局面,而各国经济复苏对棉花需求量加大,因此,总体看来新年度世界棉花存在供需缺口。
虽然新棉减产预期存在,但当前市场仍以消耗库存棉为主。国内上年度收储270万吨,目前已有150万吨的拍卖量为市场所消化,但仍有120万吨尚未进入市场流通。而目前下游纺织企业仍能满足生产经营。因此,推动棉花价格上涨的动力在于减产预期,而非目前实际生产经营需求,这难以长时间支撑棉花处于高位。
棉农和纺织企业对目前棉价较为敏感
新棉供需缺口的存在使得棉农对棉价充满期待,目前正处于新棉上市初期,棉农惜售心理比较严重,造成短期内的新棉供给偏紧。目前各地新棉价格走势尚不明朗,大型棉花公司的收购工作并没有大规模展开,目前企业都已经做好准备国庆之后进行收购。因新棉的加工量少且回潮率比较大,质量相应较差,等级以4级偏多,因此,纺织企业对新棉采购兴趣不是很大,市场供给继续以储备棉为主。与此同时,与棉花同属于纺织用料的PTA价格下跌较多,期价已由8月中旬的8400元/吨下跌至目前的6700元/吨,PTA价格的走低将一定程度上对棉价走高产生冲击。因此,借新棉减产题材来推高棉价,在商品整体回调中难度较大,短期内棉价仍存在回调压力。
高价棉难以为纺织企业所消受
目前,国内纺织行业处于复苏阶段,棉花价格过高将难以被纺织企业所接受,在出口贸易环境没明显改善的环境下,下游纺织企业总体经营艰难。今年1—8月,中国出口纺织服装1048.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1%,降幅较1-7月的下降11.3%再度扩大。8月份单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15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2%,降幅进一步扩大,环比7月亦下降4%,此前连续数月的环比反弹未能持续。纺织服装出口的好转仅仅是恢复性的,深度回调后反弹的表现,而非市场集体向好的征兆。
综上所述,在国庆、中秋长假前夕,国内商品市场整体出现回调迹象,棉花价格虽有减产预期的支撑和短期内阴雨天气的炒作,但后期仍有许多不确定,且外棉已发出高位回调的信号,因此,郑棉也面临着回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