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秋茧收烘形势分析
生意社9月29日讯 自8月底广西第一蚕茧主产区—宜州市的第一批秋茧开始上市,全国的秋茧收烘大戏也就此拉开了帷幕。时至今日,宜州地区的第二批秋茧上市期已临近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早秋、中秋茧开始陆续上市,其中鲜茧收购价格无疑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在秋茧上市之前,业内人士或大胆,或谨慎地曾预计鲜茧收购价格不会低于春茧,事实也正如大家所料。广西宜州市及周边地区的鲜茧收购价格由最初的11.5元/斤上涨到了当前的13元/斤,浙江嘉湖地区鲜茧收购价11.5-12元/斤,全国多数地区的干茧成本都已涨至70000元/吨的水平之上,在当前丝价还在21—23万元区间内徘徊的形势下,茧丝又再次步入了“倒挂”的临界点。那么随着秋茧收烘的逐步深入,茧丝将何去何从?下面是马各的一些分析见解:
一、秋茧减产大势不变
自从去年的茧价大跌导致全国各地蚕农大规模进行“毁桑弃桑”活动以来,减产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今年茧丝绸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尽管今年上半年茧价的大幅反弹重新唤起了蚕农的积极性,但桑园面积的恢复不是半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如果说桑园面积的萎缩属于人为原因的话,那么前段时间干茧主产区广西宜州市遭遇的干旱灾情则属于天灾了。在“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蚕农有再大的积极性也只能是徒劳。庆幸的是,九月中旬宜州地区终于迎来了两场降雨,虽然雨水到来的时机稍晚,但由于广西地处亚热带气温较高,可以饲养秋茧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两场降雨还是会对宜州地区后期秋茧产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尽管如此,对于全国秋茧的减产大势而言,这不会有多大的改观。
二、终端消费市场疲软
虽然今年年初诸多经济学家曾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逐步复苏好转,但从茧丝绸行业当前面临的形势看来,消费的萎缩还在延续。丝绸主销市场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至今仍持续低迷,中低端消费市场印度、巴基斯坦受制于本币不断贬值,在丝价涨至20万元之上也开始呈萎缩状态。8、9月是欧美传统的圣诞订货旺季,但最近出口商和绸厂们手上的订单却寥寥无几,终端消费市场的低迷可见一斑。
三、供需博弈
前面两点已经对今年秋茧的供需关系做了简单的阐述,那么供需双方究竟是何方强势呢?
在今年的前八个月里,毫无疑问是供方占据了上风,茧丝价格的双双回涨既是明证。其中,今年印度、巴基斯坦等低端消费市场的异军突起对茧丝价格的回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6月份我国对印、巴两地的生丝出口放量短期内就将丝价从17万元之下的低谷拉回到了18万之上的常规价格区间内。丝价的逐步反弹也提升了国内人士的信心,部分贸易商在看好后市的情况下开始大量吸货,在印巴市场相对稳定的基础下又将丝价推到了新的高点,即是9月份21—23万元的价格区间内,这也年初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然而印巴市场的坚挺来源于传统、民族、宗教等刚性消费因素,没有突发的高端消费需求弥补欧美市场萎缩造成的空白,同时,受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当前的茧丝价格早已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近两个月以来,印巴两地的订单也有大幅回落。在需求严重萎缩的形势下,年底前生丝的前景难言乐观。
在9月消费订单完成的牵制下,尽管今年全国干茧大幅减产的形势已成定局,但后市的不明朗让多数的缫丝企业至今仍不敢轻举妄动。往年大肆“抢茧”的现象在今年并不多见,多数缫丝企业均是采取了少量采购维持生产的策略,这样的做法令干茧原料的供需关系在当前形成了相对的平衡,茧价也在普遍看多的形势下得以平稳上行。不过,秋茧收烘在10月底至11月初结束后,缫丝企业即将面临着一个长达4-5个月的原料空缺期,补充原料库存势在必行,当前的供需平衡被打破将只是时间的问题。届时,减产利多因素将会再次占据主导地位,干茧的强势可能将再次凸显。
业内人士的心中都普遍存在着一个标杆,即“丝价的合理价格区间为18—22万元”。既然是所谓的合理价格区间,那就说明了在此价位上各方的利益都能够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如今,茧丝价格都已回到了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内。在终端消费尚未明显复苏之际,一味的看高并不明智,而国内干茧大幅减产的强势利多支撑同样限制了茧丝价格的下行空间,也许,大家见惯了茧丝价格的大起大落,但若是9月以后茧丝价格始终在当前的价格区间内徘徊调整,希望大家也不要惊讶。稳定或者才是当前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