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年度报告(2008年度)
4、第四阶段(2009年5月底-2009年8月):市场可供资源趋紧,储备棉抛售稳定价格
随着国家三次大规模的收储和纺织企业的正常采购,到2009年5月底时,国内现货市场可供资源逐渐趋紧,价格持续大幅走高。为满足纺织用棉需要,稳定棉花市场价格,有关部门研究决定,自5月22日开始轮出部分国家储备棉和出库销售部分临时收储的棉花。首批暂定轮出棉花152.3万吨,其中2003年度31.3万吨,2004年度21万吨,2008年度100万吨。由于允许代理商参与竞储,储备棉竞拍激烈,价格持续走高,现货价格跟随上涨,暂时取消代理商参与资格之后,竞拍价格有所回落;但出于对棉花年度交接时期资源紧张的忧虑,现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8月14日,有关部门决定增发第二批60万吨储备棉,其中2005年度进口入储棉花10万吨,2008年度临时收储棉花50万吨。受此影响,加上新棉即将上市,现货市场价格出现小幅跌幅。截止8月31日,累计抛售储备棉1526062吨,其中,2008年度998814吨,2003/2004年度527248吨。8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13011元/吨,较7月末下跌127元/吨。
二、2008年度国内棉花市场特点
2008棉花年度,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年度均价12097元/吨,较2007年度下跌1581元,跌幅11.6%。全年度市场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棉花价格出现快速大幅下跌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与国内棉花消费影响巨大,国内用棉量持续萎缩,棉花价格快速大幅下跌。据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信息采集网络调查统计,2008年度月均纺织用棉不足70万吨,较上一个年度下降13%以上。棉花资源总量的供大于求致使棉价持续走低,两个半月每吨价格跌幅超过3000元。
2、宏观调控政策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
为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保护棉农利益,国家连续出台强有力的收、抛储调控措施,政策出台之快、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在一个年度内,棉花收、抛储总量达到424万吨,对稳定棉花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充分反映了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日臻完善,手段日趋成熟。同时,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冲击,自2008年7月开始4次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到16%;还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政策的推出,对棉花市场的稳定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望2009年度,全球棉花市场整体供需预测基本保持平衡状态。而中国市场棉花产量下降已成定局,纺织出口、生产的回暖,将增加用棉需求,供需缺口有所扩大,预计棉花整体价格水平将高于上一年度。目前国际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新棉大量上市后一些主产区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影响棉花市场稳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但国家储备棉库存充裕,国际市场棉花资源状况好转,国家宏观调控将保持新年度棉花总量平衡和市场基本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