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信誉”让佟二堡起死回生
生意社9月29日讯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佟二堡”的具体地理位置,但都能把它和皮装联系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左右的一段时间,佟二堡皮装物流在全国保持第一的位置,但此后逐步下滑,到2002年,这个风靡全国的皮装基地几乎垮掉。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佟二堡近些年又起死回生,变得比原来更有档次,更有发展潜力。
“佟二堡现象”是一个奇迹,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佟二堡人开始从事童装加工,后来发现皮装的附加值远比童装要高很多,佟二堡人又开始打起了皮货的主意。
佟二堡当年是灯塔县的一个乡镇,距离辽阳和灯塔都有20多公里,不具交通优势。当时更没有皮装加工的传统和原材料优势,佟二堡人有的只是一股子拚劲。
渐渐的,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佟二堡镇内形成了自发的皮衣批发市场,周边形成了近百家的皮衣加工厂。到1991年,镇政府腾出俱乐部搞了一个封闭式的批发市场,随后各种民营资本纷纷到佟二堡建市场,到1995年,批发市场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米。佟二堡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皮衣物流中转基地。
很多人对佟二堡当年的繁荣景象记忆犹新:“小镇上流动人口就能有三万多人,如果你要是晚到一点的话,汽车根本就找不到停车位,人挨人,人挤人,仿佛人们不是在买皮装,而是在买白菜。”
而然,佟二堡人在享受繁华的同时却不曾留意隐藏在背后的危机。用乡镇干部的话来说,当年佟二堡的皮衣成麻袋发货,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些质量和信誉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佟二堡”沦为了一个低档次、甚至是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从1997年开始,市场上人日益稀少,店铺一个一个关门,皮装是市场从原来的10万平米萎缩到几千平方米。从前的人声鼎沸已经没落到门可罗雀。外地人纷纷撤走,到2002年,当地的住宅楼房价跌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房子论套买,2万元一套。
佟二堡人没有沉沦,总结教训后,开始了二次创业,而这一次,他们像当年抓住皮衣机遇一样,抓住了裘皮的机遇。从南方引起裘皮生产线,兴建裘皮加工厂,佟二堡一点点地恢复了元气。
政府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市场的监督力度,对产品进行检验、对售后质量进行监督,佟二堡又重拾起当年的自信心。
据灯塔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佟二堡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裘皮产销基地。最近,佟二堡引进了浙江海宁的政府项目,正在建设16万平方米海宁皮革城。正在进行产业转移的海宁将要把皮装和裘皮产业北迁至佟二堡。项目建成后,佟二堡将成为全国的皮装、裘皮中心集散地。
说到目前佟二堡裘皮的质量,镇干部告诉记者,裘皮原料基本上是从丹麦拍卖会上拍来的,佟二堡的裘皮商人每年包飞机到丹麦,“佟二堡”这名词,直接能影响到国产裘皮的价格。
不走老路,佟二堡有了自己的裘皮品牌,在裘皮市场,一位老板对记者说,周边城市大商场里的裘皮95%都来自佟二堡,佟二堡人忘不了原来的教训,把“质量”和“信誉”看得比命根子还要重要。
佟二堡二次创业富裕了当地的百姓,据统计,全镇有两万多人从事和皮革有关的工作,资产千万元以上的达到了一千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