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品牌“谜底”刘星:从公主到先锋(图)
市场经济体系下 感受压力的大学生活
如果说父亲带给刘星的是市场经济的丰厚成果,那么真正让刘星理解市场经济模式与规则的是她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与刘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平等分配体系在刘星的大学阶段已经被打破,毕业不包分配,实习的机会也要靠自己去争取。比如,有的时候一家企业只需要8名实习生,却有很多学生去报名,企业会根据学生的作品评选出前8名录取,其他的学生只能再找其他的实习机会。实在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同学只能被老师推荐到一些不太好的工厂去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刘星和她的同学们感受到了市场经济体系下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是生于70年代的人小的时候没有感受过的。
大学老师对刘星的影响也很大。60年代出生的年轻教师,与刘星眼中父辈们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他们思想更加活跃,与社会结合得更加紧密。在课中,老师的Call机偶尔会响;有时候,老师会让学生们帮忙做些私活。这些都颠覆了刘星对大学生活的印象,也让她知道,只要努力并且整合一定的社会资源,生活就可以更加丰富。
时尚品牌"谜底"
自主创业 顺水推舟
广州,现在依然是中国时尚的先锋港。在1998年刘星大学毕业的时候,广州在中国时尚界的地位更加核心。生活在广州,对时装设计师来说是最为幸运和方便的事,刘星就很幸运。
虽然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但是刘星说,在校期间她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时尚,更多的时间是在画图案。当时,中国服装设计专业刚刚设立不久,老师们都是各个专业组合来的,没有学过专业的服装设计,教给学生的只有理论和方法。
进入工作阶段后,刘星开始了一段新的学习过程。辗转了几次后,羽翼渐丰的刘星终于进入了一家体系完善的台资女装公司。严苛的要求给刘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完成挑战并提升自己的同时,刘星走过了自己的成熟期,也感受了体系运作、品牌运作的魅力。
抄书、画款式、添面料,是当时很多品牌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市场不需要太多创意,完整的组合就能达到很好的商业效果。刘星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感到厌倦。
在经历了跳槽、合作、品牌、批发等一系列商业磨练后,刘星得到的不仅是技术与心智上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市场带给她的信心。2002年底,刘星的丈夫丁勇创立了达衣岩品牌,2003年底,刘星与丁勇共同创立了"谜底"。
这个时候,中国的服装品牌已经出现很多,很多关心他们的人对他们夫妻二人的决定表示不赞成。并认为,凭他们夫妻二人的实力去大公司不仅能赚钱,更重要的是相对稳定,没必要冒险自己做品牌。但是他们,坚持要做有设计感的服装,做自己的品牌。这是刘星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并一直向往的。
"谜底"风格 遍地开花
"谜底"的风格就是刘星的风格,是刘星在打工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而形成的。在打工过程中,刘星还看到了一个尴尬的消费群体:她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和品位,但是她们不一定都是有钱人。她们需要花很多钱才能享受到符合自己生活品位和理念的服装,但她们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又不愿意买满街都有的雷同产品。刘星就想服务于这样一群人,并且刘星认为自己也是这个小众群体中的一员。从创立之初就有清晰的目标群,这样"谜底"风格的形成就比较顺利。
在风格建立阶段,丁勇给了刘星非常大的支撑。在抄书就能赢得市场的时候,丁勇始终鼓励刘星要坚持原创,把自己心里的东西拿出来感动别人。"感人"成为日后刘星对"谜底"产品的要求。
经营模式 独辟蹊径
"谜底"品牌从创立之初就将目光瞄向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到2006年,"谜底"已经有近200家店铺分散在全国各地。至于当时为什么独辟蹊径地选择地铺式经营,而不是走进商场,刘星的解释:"2003年的时候’谜底’风格的服装进入商场未必会受到欢迎和关注。我当时的理念是希望用中等的价位给消费者提供特别的设计和好的穿衣品质,这与进商场的理念有出入。中档偏低价位在商场里很难争取到好的位置,而且进商场前期投入很大,凭我们当时的状况不太现实。而且我们手上的客户资源他们也更擅长开地铺。’谜底’就这样顺利成章地遍地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