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华诞: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中国服装业经历着艰辛,也体验着成功
1949年
生意社10月10日讯 1949年建国之初,我国几乎没有服装业,而只有纺织业。国人穿衣服都是自己买布来做,或者找裁缝做。那时,国民经济匮乏,纺织品出口是换取外汇的支柱产业,而且出口的都是初级产品,一般就是原棉和纱线,至多是未经染色的白坯布,和出口原料差不多。
1957年
1957年,周耀庭等3个棉花匠响应国家“把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号召走到一起,成立了一家小工厂———港下针织厂,这就是红豆集团的前身。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这家小厂弹过棉胎,扎过扫帚,后来又开始做衣服,一直在时代的大潮中起伏。1992年,这家几经改名的企业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红豆集团。
1976年
1976年,江苏常熟白茆镇山泾村一位名叫高德康的年轻人发起组织了一个缝纫组,只有11个人和8台新旧不齐的脚踏式缝纫机,安置在一间借来的房子里,启动资金是大家东挪西凑的。这个缝纫组就是波司登的前身。
1979年
1979年,李如成等几位知青凭两万元知青安置费起家,自带尺子、剪刀,在一间地下室里办起了宁波青春服装厂。后来大名鼎鼎的雅戈尔即脱胎于这家青春服装厂,其品牌Youngor也源于英文younger(更年轻的)。
1979年春天,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当时被称为“服装观摩会”的一次时装秀,第一次让国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服装人隐约感觉到,“商标”,或者说“品牌”,其意义似乎不只是衣服领子下面那一小块布。
1980年
1980年11月,我国第一支时装模特表演队———上海市服装公司服装表演队成立。当时,不叫“时装”叫“服装”,不称“模特”称“表演”,还特别强调了业余性质和“服装工人”的身份。
1981年
1981年初,受出口配额限制,即发主导产品劳保手套一度停产,董事长陈玉兰带着3名工人出国学习。第二年,她成功开展了即墨第一个来料加工项目之后,1984年,即发与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订了即墨第一个针织内衣补偿贸易项目,迈出了跨行业经营的关键一步,并逐渐成为中国针纺领头企业。
1986年
1986年10月,国务院决定,服装和丝绸归口纺织工业部实行行业管理。11月28日,按照国务院关于服装行业划归纺织工业部统一管理的决定,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正式移交给纺织工业部。整个服装行业,包括轻工系统的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和其他系统的服装行业,全部由纺织工业部归口统一管理。
1986年12月6日,我国首次发布服装流行趋势。
1988年
1988年5月10日,我国第一所全国性的以服装科学、工程、艺术为主体的新型的服装教育高等学府———北京服装学院在京成立。
1988年8月6日,由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命题、纺织工业部立项的我国第一份《我国服装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科研课题,在京通过专家评议。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强调,要以服装为“龙头”,更好地带动和发展我国纺织工业。
1989年
1989年10月,中国首届最佳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在广州举行,评选出了十佳模特。这也成为新丝路模特大赛的前身。当时正在珠江开会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带领十几个部长前往观赛。这是中国模特发展史上第一次公开的、官方举办的、实际意义上的全国性模特大赛。
1989年,郑永刚来到杉杉的前身———宁波甬港服装厂。自称“不懂服装”的他后来被誉为“中国服装业的巴顿将军”。杉杉推广品牌最初就是在商场前面挂大字条幅,或者让老太太们穿上印有“杉杉”字样的T恤在公园里跳舞。后来,郑永刚想到上电视做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成为中国服装最经典的一句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