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废塑料瓶制造衣服?服装环保的困境
在《Patagonia:下一个百年》里,公司创始人Yvon Chouinard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名热爱攀岩的铁匠到建立起一个庞大户外服装帝国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后,Yvon意识到:如果不能保护环境的话,这一切成就将毫无意义。“我们生产的每件商品都造成污染。像涤纶和尼龙之类的化纤,由于这些是石油衍生物,所以很显然是有污染的。但是棉花和羊毛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杀死害虫,棉花被喷洒了毒性很强的杀虫剂,这将破坏生物多样性,并且渐渐使土质变差。”
Yvon用一件衬衫举例,“生产一件100%全棉的衬衣也需要消耗多达五加仑的石油”,因为“我们所谓的100%全棉的产品只有73%的棉纤维,其他材质都是化纤和树脂。”
难道面对化纤就没有办法了吗?事实上,由于化纤的功能丰富,几乎所有户外品牌都在大量使用化纤制造服装,或者在棉麻等天然纤维里加入各种化纤,从普通运动T恤到登山用的冲锋衣,因为这将使得衣服的透气和防水等性能得到全面提升。2007年底,Patagonia找到了帝人纤维株式会社,日本最有名的化纤制造集团。
帝人纤维原料部部长佐滕和广曾多次来中国。据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帝人集团就开始了聚酯纤维再生的研究,形成了独创的“ECO CIRCLE”技术,即:在除去添加剂、着色剂及其他材料后,采用化学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解聚、精制,生产出的聚酯原料(DMT)和来源于石油的聚酯原料具有相同的品质。
佐藤和广介绍说,目前的回收聚酯材料主要来自各种饮料瓶,但这只是一种物理方法,并没有从分子层面改变纤维结构。帝人最新的技术则不仅可以实现物理改性,还可以通过严格控制的化学变化,将聚酯重新变为性能优越的长纤维,回收率可达95%,即使剔除掉棉等一些其他成分,纯聚酯材料的回收材料也能达到80%左右。而且,回收次数几乎是无限的。
2009年7月,在德国腓特烈港举办的户外服装用品展上,一件完全利用废弃塑料瓶加工制成的户外服装首次亮相便抢尽风头。这是一种真正闭环式的再生术:只需将待回收的纤维产品投入一种新型设备中,就可以除去辅料和添加成分,然后还原成高品质聚酯原料。这正和帝人的Eco Circle异曲同工。
在欧美,帝人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合作者。2007年12月12日,Patagonia宣布与帝人纤维合作,成功开发了利用后者的再生聚酯纤维面料生产的滑雪茄克。这使得生产一件衣服的能耗和CO2排量约降低了80%。“我们越认识到种植、提取或采集原料所需要的能源消耗,我们就越坚信闭合循环回路的意义。”Dumain说。
“无限次回收”的得与失
这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如果这种再生模式得到大幅推广,延续了数百年的时装工业是否将遭到颠覆?当人们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新面料,意味着将不再需要生产那么多的石油,也将不再需要种植那么多的棉花。
美国设计师艾丽·贝兰曾是Goodwill公司的客户之一。现在,她和她的同事已在用旧货店回收的服装为原材料,开始为William Good公司设计全新的服装。2008年冬季,这种由回收材料和本土原料制成的“可持续时装”几乎主导了纽约T型台。
环保理念渗透进服装工业并非自今日始。从本世纪初以来,就不断有设计师和服装厂将环保理念引入到这一资源密集且耗费巨大的工业中。但这绝非是像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忠实拥护者们制作麻布瑜伽服那么简单,而是导致了“再生纤维”这一产业的逐渐形成。
在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旧衣回收网络Le Relais,把超过90%的旧衣经过分类处理后,直接在法国重新二手拍卖,剩下的则输出到国外。最近,LeRelais开展了一个新项目,针对像棉T恤这样不适合进行二手拍卖的衣服——它太便宜了,而且几乎没有人愿意再穿。Le Relais将这些衣服的纤维实施再循环,制造出一种名为Metisse的可再生面料,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绿色商品进行销售。
现在,运用该技术的成本还没有完全降下来。佐藤和广举例说,在日本,回收1千克旧衣的成本约为20~30日元,与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成本相当。但随着越来越多知名服装厂商的加入,这种循环再生面料技术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其整体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第一个将这种理念和技术引入中国的是李宁公司。负责公司回收点规划的经理陈燕向记者透露,他们计划明年在全国一线城市挑选50家店面实施回收再生计划,2010年会再扩大到100家。它将被以经过特殊设计的专柜形式陈列在李宁专卖店里,配备独立的人员和配送渠道。但这是一个具有风险的决定,它无疑将增加运营成本,而且还将直接挑战着人们的着衣观念。
当然,比这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件可以再生回收的衣服,对于消费者而言,得到的却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循环周期”。在这件复活的衣服背后,换回的或许就是更多的能源和更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