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丝绸制造:以创新与科技再拓“丝路”
丝绸科学院:技术创新是源动力
“丝路”亮点:不断进步的技术是杭州丝绸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拥有数项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众多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纺织丝绸新产品,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诸国,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商场销售,是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典范。
杭州不仅是中国丝绸的文化中心和贸易中心,更是权威的科研中心。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浙江工程学院(原丝绸工学院)等丝绸科研机构的专家们正赋予丝绸新的生命力,把“难伺候”的丝绸变得更“听话”(即防缩抗皱),让天然的丝绸面料变得更舒适。
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就是这些丝绸科研机构中的代表。走进研究院大门,便可见“崇德创新,敬业有为”八个字。
它由创建初期的地方科研所,发展成为我国丝绸行业富有盛名的省部级科研院所,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又转制为拥有科研、中试、生产、检测、标准、信息等综合资源的成长型的科技型企业-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
为适应市场需要,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了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步伐,并加强科技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逐步提高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支撑能力和辐射能力,成为我国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基地。该公司高级工程师张青山接受了观察记者的采访。
观察记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杭州以及国内的众多丝绸企业从以前出口为主转为开始重视国内市场,那么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上和外贸相比是否有很大不同?
张青山:是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单纯做外贸就是跟着老外的要求和节奏,根据国外的标准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设计。现在做内销就要有自己的品牌,根据国内消费者的需要进行设计。不过,对于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就比较大,还要加大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而且国内的消费者现在不太穿丝绸服装,因为很多地方生活和工作节奏比国外还快,没有时间也不懂怎样去保养丝绸,所以做内销有一些难度。
观察记者: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那么杭州丝绸的技术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怎样的水平?
张青山:杭州丝绸业的技术水平在国内是领先的,一些优质的产品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由于优质优价体系尚未形成,有很多小企业出于经营实际的考虑,并不是都去生产那些高质量的产品,因为成本增加,而利润减少。改革开放后丝绸企业改制的比较早,对民营企业放开比较多,所以有很多小规模的丝绸企业。这些企业投入少,设备差,生产出来的丝绸产品质量就不是很好,再加上低价竞争,利润就很薄。这次金融危机使不少小企业受到打击,从而被市场淘汰。但是,在强势企业还没有突出的时候,如果小企业很多被淘汰,这对于整个市场也是不利的。那样的话,丝绸业处于低谷的时间会更久一些。
观察记者:目前,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在研究哪些方面的丝绸纺织技术?
张青山:我们一直进行着新型质复合纤维、纺织面料织造、染色整理等方面的研究,尝试蚕丝和其他材料的结合,努力改进丝绸的色牢度、耐光问题、抗皱性等。大部分技术已能达到,但也还有一些品种指标与消费者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花样开发总是比新品种开发要快,新技术需要时间的积累,到一个阶段往往就会有一个提升。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将新技术融入到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中。
观察记者:您认为杭州丝绸业目前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张青山:杭州丝绸要有区别于其他地方丝绸的优势和特点,质量上一定要有所提高,因为技术是营销和发展的支撑点。各个丝绸经销的场所要有自己的质量准入门槛,比如进入市场的产品要达到怎么样的质量标准,进入旅游点的产品要达到怎样的质量标准,必须严格执行,但是不能因此产生新的服务费用,给企业增加负担。
观察记者:您认为杭州将来的“丝绸之路”该怎样走?
张青山:丝绸业至今有那么长的历史,经过了多少次风浪,它将来的前景肯定是好的。产业发展都是有周期性的,比如丝价也是不断起伏的。在产业走出低谷后,企业生产要相对集中。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放弃。在产业低谷时做好准备和基础工作,政府也要加大投入,重视产业基础的建设和提升。对于资源和生产进行科学的调控,应该有信心丝绸业会迎来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