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400农妇纺织老粗布创增收
生意社10月20日讯 时已深秋,正当人们满怀收获的喜悦收拾起秋收农具时,临城县却有400多名农村妇女摆开了纺车和织布机,织起了老粗布,这是记者昨日在临城县了解到的。
织出农民增收新路径
走进临城县郝庄镇李子峪村村民庞秋勤家里,纺车、织布机已经摆开了“阵势”,一匹匹经纬分明的手工老粗布、一锭锭色彩斑斓的线锤展现在记者眼前。只见她一会儿两脚踩动踏板飞梭织布,一会儿双手上下翻飞搭线引线,忙个不停。
村支部书记齐建文告诉记者,李子峪村90%的妇女劳动力重新操持起了“老纺车”、“织布机”,投身到手织布行业中来。这已成为增收的重要渠道。
乡品村韵土布坊是一个加工床单、布凉席为主的家庭作坊。负责人刘贵书介绍,只要不耽误农活,就组织邻里、亲戚手织布,一天能生产20来套,每套200元左右,每年能赚十几万元。“我赶上了党的政策好,组织手织布加工让我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让我圆了‘老板梦’。”
据了解,像乡品村韵土布坊这样的土布坊该县还有十余家,带动当地400余名农村妇女劳动力创业致富。手织布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富民工程的新亮点。
织出五彩斑斓新生活
手工粗布纯棉含量100%,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环保产品,产品舒适、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抗静电、不起球、透气性强,还具有独特的自然按摩特点,能增加人体的微循环,调节神经、改善睡眠质量。在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一味追逐高档、追逐潮流的观念正在逐步被“崇尚绿色、回归自然”所代替,老粗布产品又以其自身的特色赢得了消费者的宠爱。
李保香是该县最早组织生产经营手织布的经理人。一次串门时,她偶然看到邻家老太太在织布,顿时想起村里闲置着十几台织布机,随后便外出考察市场,欣喜地发现市场需求旺盛。认准了这一行,她并先后与150余家农户签订了长期加工合同。
在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保香正式挂牌成立“临城县绿峰家纺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公司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包装、销售,由农户分户按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该公司相继开发出“黄金铺路”、“双喜临门”、“人间彩虹”等新颖、时尚的粗布床上用品和型号、花色各异的衬衣、内衣、休闲装、唐装、土布鞋等粗布系列产品10余种,远销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年销售收入30万余元。据介绍,每个签订加工合同的妇女年收入可达8000余元,不离锅台就能致富增收。
织出文化产业新前景
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人民群众所需要,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贾文博说,依托当地沉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汲取千年来的纺织文化、传统工艺精髓,因势利导发展手织布文化产业,临城从事手织布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这一行业已成为临城县一个正在兴起的文化富民产业。
“以前我们重视文化,主要是开展文化活动,宣传推介我县文化资源。而现在,通过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不仅形成了文化创意产品,同时也更好地宣传、推介了临城文化”。县教文体局局长韩志林说。
据介绍,临城确定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搭建文化资源转换平台,文化创意产品通过这一平台不断涌入市场。
如今,李保香又有了新的打算。“我们的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影响力,也缺少固定的市场。我们正在筹建新厂房,已经开始着手招聘各类专业人才,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一产业和临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机结合起来,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闯市场,把手织布加工做到全国乃至国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