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9月新棉采收、交售和价格监测报告
生意社10月21日讯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棉花项目组,于2009年9月定点调查了川、湘、鄂、皖、赣、苏、豫、冀、鲁、晋、陕、新、甘、辽和吉等15省94个县(团、场)2335户定点农户的棉花采收和交售,结合棉花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和现场调查,发布监测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采收进度慢,主要原因是天气
9月15日,全国采收进度为12.7%,与去年同期的17.9%相比减少5.2个百分点,减缓29%。其中长江采收进度为17.4%,同比加快了2.9%;黄河和西北采收进度各为15.8%和5.4%,均慢于去年同期,分别减缓29.4%和48.0%(表1)。
9月30日,全国采收进度为35.7%,与去年同期的46.6%相比减少10.9个百分点,减缓23.5%。其中长江、黄河和西北采收进度各为42.5%,43.9%和20.2%,同比分别减缓1.3%,12.6%和44.3%。分析原因:一是长江天气有利采收,收获相对较快。二是黄河9月持续阴雨致停收20多天。西北因严重晚熟导致成熟滞后,收获进度大幅度减慢。三是今年黄河流域麦后棉受小麦收获晚的影响种植较晚也成为导致棉花收花延缓的另一原因。
10月双节期间,天气转好,收获进度加快,然而,西北特别是北疆同比慢很多。
二、新棉开秤早,交售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但慢于常年
9月15日,全国棉花的交售进度为1.9%,与去年同期的1.5%相比,增加23.5%,其中长江交售进度为5.4%,远高于去年同期1.0%的进度,黄河和西北交售进度各为1.5%和0%,均低于去年同期的2.2%和0.8%的进度(表2)。前述黄河持续阴雨20多天是主要原因。西北收获滞后是交售减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9月30日,全国棉花的交售进度达到10.0%,略高于去年同期的8.4%,长江和黄河的交售进度分别为14.8%和6.8%,均高于去年同期6.4%和6.7%的进度。长江和黄河交售进度与去年相比一路加快的原因是从9月中旬到月底,棉花的价格有所抬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籽棉售价回升6.6%。西北交售进度为11.0%,低于去年同期13.5%的进度,晚熟和收获滞后仍是西北交售滞后的主要原因。
三、籽棉售价回升,但低于期望
9月15日,全国籽棉价格为5.6元/千克,同比增2.6%(表3)。长江和黄河籽棉价格分别为5.6元/千克和5.5元/千克,同比分别提高1.4%和0.5%,西北则未开秤。
9月30日,全国籽棉价格上升至5.8元/千克,同比增6.6%。各流域也一路回升,长江、黄河和西北籽棉售价分别为5.8元、5.7元和5.8元/千克,同比分别提高4.7%、4.7%和9.4%。与去年同期金融危机之比,收购价格回升,市场呈现回暖趋势,甚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棉花销售开局良好,这对于稳定棉花市场,提高棉农的植棉积极性有利。
四、新棉价格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要密切关注
10月上旬,长江和黄河棉价进一步回升。据调研,夏津县和射阳县籽棉价格6.2~6.4元/斤,最高籽棉价格6.6元/千克出现在天津、黄河三角洲和沿海地区。长江中游价格偏低,望江县现金支付价5.9元/千克,若赊账为6.0元/千克。然而,棉农认为价格偏低,不愿出售,对市场持观望和等待态度。
因受2008年度棉价一路下滑的影响,收购企业不敢贸然抬高价格,也不敢放开收购,持观望态度,新棉市场处于这种不冷不热状态,由于新棉仍处于金融危机之中,下行压力的压力依然存在,要密切关注。
五、我国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在日益削弱,植棉面积减少是必然趋势,要密切关注
据10月上旬调研,许多地方农业部门认为,籽棉售价7.0元/千克,植棉面积能保持稳定;售价6.6元/千克,植棉面积也将略减;售价6.0元/千克,植棉面积将大幅度减少。
分析认为,近几年,随着粮食价格的不断提高,农资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棉价偏低和市场的不稳定,粮棉比价和棉肥比价的差异扩大,加上棉花管理繁琐,用工多,绝对成本高,比较效益下降,特别是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棉农蒙受巨大损失。整体看,多因素综合作用对棉花不利的影响在日益扩大,我国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在日益丧失,植棉面积缩减将是一种必然趋势,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