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服装事件启示录:服企责任重大 (图)
生意社10月22日讯 近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广东陆丰的碣石镇倒卖“洋垃圾”服装事件,此事一经披露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广东碣石镇也成为众矢之的。据报道碣石镇倒卖垃圾服装已经十几年了,虽然名声不好,可镇上却有上万家庭一直都靠这个行当吃饭,有的家庭年收入达到好几百万!该地的“洋垃圾”服装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不但有规模庞大、横跨境内外的供货网络源源不断地为其供货,还有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货贩子前往大量进货,洋垃圾服装泛滥的内幕让人触目惊心。
“洋垃圾”服装渊源与定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有不法分子从国外走私未经消毒处理的“洋垃圾”服装。“洋垃圾”进入中国,几乎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开始的。
洋垃圾服装是社会上俗称,它有时指进口的二手服装,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服装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服装,也有说法认为洋垃圾服装出自国外的垃圾场甚至医院停尸房,而且在这些洋垃圾服装上潜藏着各种境外病害和传染源,因为是二手服装,所以以上情况皆有可能。
服装上有污渍、霉点,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有的衣服甚至已经腐坏,一般1块钱1斤。商家打货回来,挑挑拣拣,稍作处理就摆出来卖了,其中三分之二成为摊位上的商品,还算暴利的行业,所以即使有悖道德法规,还是有很多不法商贩在买卖。
洋垃圾服装的产业链:首先,货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走私,另外一个是香港有专门的公司从国外进货,再通过海运或陆路转运到内地来。随后,碣石本地大大小小的各级中间商开始对服装进行分销,卖到全国各地前来进货的商户手中,最终流向市场。
启示录一
黑心经营者:良心的丧失危及下一代
碣石镇的商户们一边将大量洋垃圾销售出去,一边将大笔金钱收入囊中。在某些村子里,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10几岁的孩子,都在参与这种并不光彩的生意,然而他们对此都已经见惯不怪。
“不分什么年龄,大大小小都有,老老少少都有,那些父母有钱赚就可以,管他小孩子要不要读书,只要有钱赚就可以,在家里帮忙,在家里看店、搞衣服,这些对小孩子就不好。”
启示录二
消费者:提高鉴别能力不沾小便宜
服装消费观念调查显示,低价格和各种个性服装销量最好。于是一些商贩就打出“仅此一件”的口号来吸引消费者。多数人往往不去思考服装的来源渠道。正是中国消费者这种消费观念为“洋垃圾”服装提供了温床。
一些不法经营者将一些旧衣物通过非法渠道进口,经过一系列的清洗、消毒后再到市场上进行销售。这样的衣物以其样式新颖、价格低廉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工商局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即使是正规的外贸货,也必须标识齐全、详细标住成分含量,否则就很难说不是洋垃圾或者走私服装。
“洋垃圾”服装小摸样儿:
一、查看服装纽扣、拉链是否失去光泽或镀层脱落;
二、查看服装腋下、袖口、领口有没有磨光、起毛或者有汗渍;
三、查看服装商标和规格是否模糊不清;
四、查看整件服装是否有处理过的细小痕迹。
尤其要警惕标有“外贸”、“仅此一件”的衣服。
中国服装业要发展,首先要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的价值观。如果国民都知道要保护自己,从正经渠道消费,那么“洋垃圾”的种种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