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周评:冲高后保持高位震荡(10.26)
生意社10月26日讯 棉花市场似乎非常容易在假期和周末发生变化,上个周末籽棉收购市场再次出现大幅上涨,带动郑棉周一开盘后高开高走,收出光头光脚的长阳线,周二早间延续了周一强势,创下近期新高,1月合约至14570元/吨,不过当日在商品市场整体走弱的局面下未能维持高位,下午收市后相关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发出调控警示,对市场心态有一定影响,周三延续了调整走势,周四在创下阶段性低点后反弹,周五维持震荡,1月合约终盘报收于14395元/吨,较上周五收盘涨140元/吨。近交割月11月合约收在14235元/吨,较上周五收盘涨220元/吨。郑棉的表现与市场心态的变化基本吻合。上周后期收购逐渐放量,但多数企业感到资源紧张,市场上出现了抢收现象,籽棉价格上涨到3.4-3.5元/斤。另外,由于棉籽价格也出现幅度不小的上涨(由1.1元/斤左右,上涨到1.4元/斤)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皮棉成本,更鼓舞了棉花企业收购的积极性。但在相关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发出调控警示后,市场情绪似乎有所降温,到本周后期,持续了20余日的上涨行情暂时趋稳,不过山东河北一带的收购价仍维持高位,以河北献县为例,10月23日的籽棉收购价大约在3.45-3.5元/斤附近(衣分40左右),棉籽1.3元/斤,折算成皮棉成本大概在13800-14000元/吨。按照皮棉成本算,目前棉花企业仍处于微利的阶段,甚或是购销价格倒挂,不过市场的看涨热情似乎仍保持,特别是对于收购结束后的行情仍抱持较乐观的心态。
其主要的理由可能来自于以下方面:联席会议所提到的三项调控手段:增发进口配额,增加抛储量与限制放贷,对当前的行情影响到底有多大仍需观察。增加抛储量在当前可能是最直接的措施,涨势趋缓或与此有一定的关系,不过抛储的总量有限,其影响程度可能也有限。真正对行情有影响的可能是配额措施。事实上观察今年国内外的行情,美国、中国、印度由于天气等原因同时出现了采摘滞后的现象,这造成了阶段性的紧缺,加上棉花生产与消费本身存在地域上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使得中国、美国与印度的上涨形成了相互支持的局面。可以说,棉花存在的缺口,并不是总量上的紧缺,而是时间差与地域差所造成紧缺。而配额是调节这一缺口的主要措施。但是配额下发的时间已经是对价格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了。如果配额下发推迟到元旦之后,则目前的调整可能仅仅是小调整。农发行贷款在往年是一个重要的调控力量,但今年可能是个例外,因流动性充裕无所不在。
郑棉目前保持紧跟现货的节奏,图形看,市场对于持续的大涨表现较为犹豫,或与籽棉逐步趋稳有关。不过目前涨势仍未改变。关注现货,以及政策面的进一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