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行业遭遇“缩水门”23种纺织品欲退市
生意社10月27日讯 上周,位于北京长安街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四楼会议室,一场让每个与会者都无法轻松的会议正在举行。
与会者除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高层外,还有北京市工商局、国家纺织制品质检中心的官员,刚刚受到退市处罚的几家纺织企业代表,也出现在有众多媒体参加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23种纺织品因“缩水”退市
事情还要从几天前说起。
10月13日,北京市工商局通报流通领域床品类商品质量监测结果,28批次产品不合格。最让普通消费者吃惊的,是其中标称由北京星月丹江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一个批次“富安雅”欧洲风情单人三件套,检出可致癌物质。而最让家纺行业尤其是企业吃惊的,是此次被曝光而强制退市的28个不合格产品中,就有23个商品是因为水洗尺寸变化率不合格。
在家纺行业业内,商品水洗尺寸变化率,就是俗称的“缩水率”,该项指标尽管影响产品质量,但对消费者使用来说一般没有大的影响,尤其是款式简单、尺寸偏大的床上用品,实际使用中影响不大,因此在实际市场流通过程中,有时并没有被作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进行严厉处罚。而这次北京市工商部门不但把这一指标作为重点,而且做出了最严厉的强制退市的行政处罚,不能不让整个家纺行业为之震动。
说不清的“标准”
北京为何重罚家纺企业?家纺行业如何应对这场危机?10月19日,中国家纺行业协会紧急举办新闻发布会,特意邀请了北京工商部门和执行检测任务的国家纺织品质检中心官员,还有受到退市处罚的3家家纺企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亲自参加会议。
北京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曹中生在会上介绍,北京市工商局从2008年开始对床上用品增加了检测任务。这次不合格床上用品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成份的含量标注和实际不相符;第二是色牢度;第三是PH值;第四是某些原料成分不能用于服装和床上用品。
有意思的是,曹中生最后说到的才是缩水率,而且语焉不详。他说,缩水率不达标,这是很普遍的问题,不光在家纺行业,服装行业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而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宝军对缩水率问题问题就更专业些。他解释,染色牢度和缩水的变化,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解决。我们的床品染色牢度一般能达到30%,这次抽查差不多在30-40%左右,公布的28个产品当中有90%以上都跟这两项有关系,或者它的不合项里都和这两个项目有关系,这个指标和目前的标准有关系。另外,床品有日晒要求,下次修订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床品都是在家里使用,日晒标准还要不要制定?这也是我们制定标准时候值得注意的问题。
缩水率的标准是这次受罚企业最头疼的事。上海红富士公司董事长董服龙在会上说,这次抽检红富士上了黑名单,自己压力很大。对于在北京物美卖场被抽查的红富士被套,有两款测试尺寸变化率超标问题,企业内部也在调查,自己的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变化率是4.6%,有一点差别。江苏美罗家用纺织品公司董事长秦鹏坦言,这次到北京来“心情很沉重”,这次缩水事件影响很大。目前的检测标准不一致,有时按照2米来测,有时测的时候可能是以2.05米,量的时候测试度大于规定度。南通斯德福纺织装饰公司董事长姚蕴秋直言,这次开会自己“带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情参加”,对于被曝光的产品,自己在公司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查,但是却发现,自己在“家里测试了合格了,拿到外面怎么测了不合格”,因此,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检测手法。
谁是“缩水”的源头
作为业界专家,王宝军介绍,这次抽查中出现的缩水率和染色牢度,90%产品都跟这两项有关系。但客观来说,缩水率问题和我们很多家纺企业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布是什么样的,自己没有办法控制。但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家纺尤其是床品企业需要把好原料进货关。不能轻信原料生产企业说的话,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个报告,但这个报告到底是不是这一批布的都很难说。
王宝军指出,很多家纺床品企业自己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办法把关。但是,一些大企业完全有条件自己引进几台比较简易的检测机器,自己先作检测,虽然测的不一定很准,但是起码可以测一个大概,这些问题家纺企业应该重视起来。
看来,问题的根源在原料供应商。据了解,生产直接消费品的家纺企业,目前在面料把关方面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己购置检测设备,引入专业检测人才;二是将原料直接送往专业检测机构。前者需要自己一次性投入较大成本,后者虽然不需要较大投入,但每次送检都要支付一笔费用,不但影响生产进度,而且检测费用累计起来也是巨大开支。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家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就省去了这一环节,导致市场上家纺产品检测不达标。
这一问题确是值得忧虑。从这次北京市场曝光的品牌看,很多属于业界知名品牌,像这次参加发布会的3家企业中,有两家拥有自己的检测设备和人员。由此可以推想,那些更多数的实力平平的中小企业,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姚蕴秋透露,家纺企业如果要控制缩水率,就必须加一道预缩工序,成本会增加很多,可能增加7%到8%,而到了商场、超市销售,价格还会增加,产品就缺乏竞争力,企业的利润会更低。另一位业内人透露,目前家纺行业平均利润是2.6%,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做缩水处理,很多企业就赔钱了。
标准要“缩水”吗
如何解决标准难以切实执行的问题,姚蕴秋建议:应该制定一个根据不同档次、不同面料、不同用途产品而不同的缩水率,因为消费群体不一致,实际用途也不一样,应该区别对待。我们可以让制定标准的官员和专家们,更关注企业的实际情况,标准的修改可以经过几年过渡,不一定一下到位。
董服龙也提出,大众化的床品对缩水率要求并不高,预缩处理大概成本每米要高出1元多,这个成本很多企业确实难以承受。
对于企业反映出来的问题,曹中生表示,标准的制定也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订的。家纺工业协会可以把问题提出来,和标准委员会沟通,我们既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问题,也要考虑到企业及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王宝军也提出,对于缩水率等不太影响消费者使用的指标,可以在产品中标注出来,包括有效期等,要告知消费者,以免误导。
如何看待和执行目前的检测标准?杨东辉指出,关于被子、套被、枕垫、床单等执行标准都在不断的制定和修订中,但是我们现在执行标准还是要不折不扣。当然,协会和有关机构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市场上急需的标准,使我们社会监督有一个更好的尺度。对家纺企业来说,要重视抓源头的工作,从购进的原料开始抓,对面料企业提供的检测报告要定期严格检查,建立信得过的供应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