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产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生意社10月29日讯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周末总有一群人在北京后海,他们手中拿着一种看上去类似大型“沙漏”的东西,拍打着,欢笑着。
他们是京城非洲手鼓族,手中的“沙漏”叫做Djembe。在这群周末“鼓聚”的队伍中,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中有记者、教师、程序员、警察、学生等。但在“鼓聚”中,他们忘却了自己的社会身份,他们只是鼓手,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快都在激烈的节奏中烟消云散。虽然乐器是非洲的,但不少鼓手身着的服饰多是中国民族风的东西,绣花的布鞋、扎染的服装、老银子的饰品……
是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爱追求流行,但可不可以尝试着追求一些我们自己的东西,它的美是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来的。近日,记者接触了一些经营民族风情服饰的品牌——阿尤、五色风马,他们的负责人都表示尽管创业初期十分艰难,但随着人们对于民族风格服饰的了解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他们忠实的拥趸,品牌也在逐步扩大影响力。民族风格服装再也不只是少数民族民众才能穿,也不只是老外们喜欢的纪念品了。
如今,在全球化浪潮下,人们的服饰观在不断融合下已趋于一统。那些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似乎更加注意到了来自民族的美,而保留住这些美的最实用的办法就是让人们觉得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好,绝对一点说,就是让他们能从中直接获得“利益”。比如像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妇女的服装,能显现女人身材的优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接受度就会提高。当然,保留不是一成不变。在服装基本元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艺的不断提高,面料、款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许多品牌都在民族服饰里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化、生活化、时尚化元素,使之紧跟时代的脚步又不至于丢掉本质。
服装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创自己的名牌,更应该创自己民族的名牌,只有民族化了的时尚才有它的世界性。相信在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像盘扣、蜀绣、羌绣所代表的民族美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