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复原黎锦麻纺织技艺
生意社10月31日讯 当人们沉浸在“艳若云”的黎锦色彩中时,五指山深处的黎族织女却选择复原素色麻纺织技艺,她就是冲山镇蕃茅村的刘香兰,继乐东容亚美后从海南省走出的第二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锦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黎锦经历了树皮布(无纺布)―麻纺织―棉纺织的3000年发展过程,而人们熟知的黎锦多是棉纺织品,殊不知黎族姑娘更早精通了麻纺织工艺,将粗糙的麻绳捻线,系于腰机,编织成古朴端庄的黎族服饰。
事实上,由于棉织品的柔软舒适性更适合人们穿着,麻织品逐渐被淘汰,黎族人不再广泛种植麻织原料,麻织工艺逐渐失传。
刘香兰说,黎锦的发展不能越过麻纺织阶段,后代的棉织技术脱不掉麻织的影子,保护黎锦技艺不能断代,要从众多老人的回忆中恢复麻纺织技术。
海南日报记者今天在刘香兰的家中看到,家中流传下来的麻织筒裙,素色打底,纬线提花,图案有人纹、龙纹、背新娘纹、舂米纹、祖宗柱纹等,承载了居住在五指山一带黎族杞方言区的古老历史,记录了杞黎的生产生活智慧。
据蕃茅村村民介绍,蕃茅村一带的杞黎继承传统擅长纺织,不远处水满乡一带的黎族织女则擅长绣花,各有专攻。
刘香兰说:“在黎族的五大方言区内,杞黎尤其擅长双面织,该技术织法复杂,经纬交错,代表了黎族纺织技术的最高峰,而这一切都从单面织的麻纺织工艺中传承下来,只有复原麻纺织工艺,才能为黎锦织法的日后创新打下基础。”
为了复原麻织技术,刘香兰先在山上种了苎麻植物,保证原料供给,又走访了无数黎族老人,从她们的只言片语中寻找麻织工艺的细节要点。点滴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让刘香兰在2009年9月成功织就一件麻织品上衣,复原了这项几近失传的麻织工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