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纺织品出口慎防买家拖欠及贸易保护威胁
生意社11月17日讯 虽然金融风暴已过去一年有余,但由于市场复苏有先后,各地纺织品订单回流情况也出现缓急差异,无形增加了市场不稳定变化。香港纺织业联会副会长林宣武建议,面对后市不稳,业界须兼顾欧美出口及中国内销市场,作好双线发展(业界形容为两头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分散市场风险;与此同时,也须留意海外买家拖欠情况及贸易保护措施重临的威胁。
他指出,自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冲击不断蔓延,至今对香港纺织品出口影响仍然严峻。由于受影响程度各地不同,时间也有先后,以致接单时倍感混乱,明显出现“迟影响,迟复苏”的现象。这期间,有大品牌不愿减价,认定此举无助增加销量;有的则努力减价求售,以求薄利多销,希望不倒闭。虽然各国政府推出不少方案刺激经济,惟买家拖欠情况依然令人忧虑。
这混乱情况最近有改善迹象吗?林宣武指拖数情况好像有所收敛,但市场如何复苏无人知晓,“V”型反弹基本上不可能。他表示,其实也不是买家存心刁难,而是生意确实难为,买家中途不要货,厂家也无可奈何。“本次金融危机暴露了传统信用消费体系不再是万能,在逆境时也有可能变为废纸一张。”
林宣武表示,尽管近期接到一些短单,但成本相当高,事关这二、三个月来,内地各项费用又再增加,业者苦叫“做也死,不做也死!”此外,美元偏软、澳元走强,令进口澳洲羊毛原料的厂家雪上加霜。若转用欧元结算,买家要7个月后才能交易,期间汇率变动风险又有谁能精准预测?
他坦言,随着美国国民储蓄比率增加,如果感恩节档期零售欠佳,担心圣诞也不会乐观。“今年圣诞订单基本已全数付运,数量未见下降,但明年夏季新单却出现削单情况,尽管部分买家有加单,但始终抵销不到,整体反映客户对后市不稳仍存戒心。”
企业若遇上这情况,须考量自己的财政能力,因为一名客户拖欠200至300万元,数名客户合计便超过千万元,若拖欠二、三个月,银行又不作支持时,出口商很容易会被拖垮甚至倒闭。
所以,尽管港商短期内仍难摆脱对传统欧美市场的依赖,业界仍需努力寻找新兴市场。金融危机后,林宣武指多了行家考虑再闯内销市场,虽然投资时间不下5、6年,成本也不轻,俨如无底深潭,但还是建议企业成立独立团队开拓,策略是“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市场实际需要,为打造品牌业务作好前期部署。
提到后配额时代香港纺织品出口路向,林宣武指出,配额时代每遇出口困难,都有港府在背后撑腰,但现时九成纺织品都在内地生产,香港以后可以扮演什么角色?他不讳言,工贸署对此问题深表关注,业界普遍共识认为,政府应该“帮到底”,继续为纺织界收集情报,防患于未然。若未能参与实际谈判,可从旁进行“软性”游说工作,最重要是主动出外接触。
值得留意是,近期中美贸易磨擦因美国针对国产汽车轮胎推行“特别保障”措施(421条款)而升温,日后矛头会否直指纺织品,已引起业内关注。根据421条款,在中国入世后的12年过渡期内(有效期至2013年12月1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权决定中国输入美国的特定产品数量是否大幅增加,以致已经或可能造成“市场干扰”。若委员会裁定市场受到干扰,可提出补救措施,包括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或实施进口限制。
与201条款下实施全球市场保护措施相比,421条款显然是针对中国产品而设的市场保护机制,对中国杀伤力非常巨大;今次别具意义是,这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第一宗421条款成功通过的个案,业界担心美国一旦就纺织品提出同类指控,客户定会即时抽走中国的订单。
事实上,正如市场早前所料,美国今次的决定作出了最坏的先例,定必引发其他国家跟进模仿。中国商务部资料显示,继美国之后,阿根廷生产部于9月24日通告,对原产中国等国的聚酯纤维和纺线采取临时最低限价措施,措施于今年9月25日生效,有效期4个月。另外,巴西贸易保护局最近亦分别收到对原产于中国和韩国的合成纤维布及对进口自中国的牛仔布,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
除贸易保护主义外,林宣武指业界对绿色经济所带来的启示亦颇为关注,须知道全球都透过环保及安全生产标准(如REACH、CPSIA等)提升产品质量,但同时间也增加了产品的造价及市场进入困难,例如由循环再造羊毛或棉花所制的纺织品,售价并不便宜,现实市场是否有庞大需求,值得深入调查研究。此外,循环物料涉及环保及人权范畴,问题广泛而敏感,因而欧美国家对此要求极高,厂家有责任监管供应链有否受污染,这无形增加厂方的压力及投资风险。
总而言之,林宣武建议企业今明两年,要特别小心经营,步步为营,希望明年底可回复正常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