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人才结构分析:缺乏3类高端人才
生意社11月27日讯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纺织业经历了一次大地震。许多的纺织企业因为订单萎缩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由此导致了纺织行业的“民工慌”。大批的纺织工人离开纺织企业,回到自己的家乡,另谋出路。然而到2009年的8、9月份,中国纺织业有所回升,纺织企业却招不到人了,大呼“民工荒”。到现在年底,有关“民工荒”的言论又频繁见诸报端。关于纺织业用工的说法众多,小编不敢一一苟同,这里表达一些自己的浅见。
观点一:中国纺织业真的不缺民工
表面上看,我们是招不到民工,而实际上,如果将纺织企业所需的劳工加以细分的话,我们就发现,纺织企业不是单纯的找不到普工,他们招不到的是适合他们企业的技能过关的熟练工。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普工就是我们说的民工,这些民工不需要什么学历,也不需要经验,门槛低,可选择范围大。所以普工的招聘很容易,对于人力资源丰富的中国而言,只要通过改善用工环境,提高薪金待遇一般都能解决。
熟练工虽然也是从普工成长起来,但是由于工作时间较长,技能熟练,并且懂得一定的技巧,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所以薪金、待遇各方面都高一些。但是熟练工是需要时间来培养,并且要付出培养成本的。大部分纺企都不愿意去承担这个成本,只是想坐享其成,由此导致了行业内部“能工巧匠”的缺失,这样一来当然很难招到需要的人。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业的劳工流动性和随意性带大,不仅仅不仅仅是“招工难”,“留工、用工”更难。劳工“工业旅游”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劳工缺乏工作责任心而导致的劳动效率不高,甚至造成设备损坏等问题却都需要企业来承担损失,这更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而由于多年来纺织行业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行业内的挡车工、缝纫工等工种劳动强度较大等原因,使得纺织企业的“招工、留工、用工”问题更为突出。纺织企业若是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加强熟练工的培养,并且通过优化公用环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等方法,应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观点二:从“民工荒”到“民工慌”折射出纺织业用工模式的不完善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将从民工慌到民工荒的过程仅仅理解为中国纺织业的萎缩及回升的过程,小编认为,这是只是一个表面的理解。当我们往深处去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能发现中国纺织业在人力资源这一方面长期存在的健全机制的缺失。换言之,我们的纺织企业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起码是没有从长远考虑。如果去年纺织企业在裁员的时候就曾考虑过未来将来可能面临的“民工荒”的话,也许后来的招不到人的情况就会较少的发生。
小编比较赞同企业能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国内一些纺织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以红豆集团为例,从2004年起,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集群的成熟大大提高了就业门槛。正在积极转型升级的红豆,更加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工人。于是红豆变招工为招生,创办了锡山区首家企业中等职业学校——无锡市红豆职业学校,专门为企业“度身定制”熟练工。但是这些熟练工人,远远不能满足红豆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去年下半年,为加速集团由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由资产经营型向产融结合型、由国内企业向跨国企业的三大转变,红豆职业学校全新升级为红豆学院,全力为集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市场型、复合型和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