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块状经济在“保稳促调”中加速转型
生意社12月3日讯 “一县一品”、“一镇一品”,这种以地域集中、产品雷同为特点的区域特色产业形式面世之初,人们也许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它能支撑起一片厚重的省域经济,乃至成为一种影响全国的区域发展模式的重要支脚。
块状经济,作为“浙江模式”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推动浙江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如今正因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暴露出的一些固有弊端,如低水平重复、盈利能力低下、产能过剩等,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人们都想知道,危机中的浙江块状经济,是否竞争力依旧?
毫无疑问,危机应对正是检验这种竞争力的“试金石”。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经历了“高速转低速”的短暂低迷后,今年上半年已迅速走出触底回升行情,发展走势令人振奋。
——浙江块状经济的独特“魅力”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浙江的块状经济一度是受冲击最严重的经济群体之一:不少地方由于出口市场萎缩、同类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了生产大幅下滑,一些民营企业因互相担保过度出现了“多米诺骨牌”式的企业财务危机事件。
令人欣喜的是,记者调研中发现,金融危机中复苏最快的往往也是块状经济发达的区域。在浙江,一些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和在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进创新上先行一步的块状经济的龙头企业,从危机出现之日起,一直“扮演”着危机应对“先锋”的角色。
在形势最困难的2008年底,萧山化纤业龙头企业恒逸集团宣布启动投资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己内酰胺项目。今年5月,由恒逸集团联合萧山另一家化纤“巨头”荣盛集团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量达150万吨的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全面竣工。“在我们看来,危机恰是行业洗牌的良机。”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的乐观感染了很多同行。
在“小商品之都”义乌,今年春节过后的外商来客大幅增长,3月份来到义乌市场的外商人数达到2.7万余人次,比前一个月增长138%。上半年义乌市常驻外商机构达到了2400家,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3,全市外贸出口同比增长6.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
湖州市织里镇是国内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今年以来新增童装生产厂家近1000家,其中300多家是从广东佛山、福建石狮等地搬迁过来的。织里镇童装办公室主任吴荣江说,织里童装产业链完整,从坯布到面料辅料到印染有着“一条龙”服务,成本优势明显,形成了危机中的独特“魅力”。
“浙江块状经济民营企业比重大,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强,危机中调整也快。”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浙江经济曾一下子从高速增长转入了低速发展时期,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幅甚至下降至-5.6%。而到10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已达4.0%,其中10月份单月同比增长达12.6%,回升势头明显。
——专家对浙江块状经济的双向解读和重新认识
经济快速复苏令人欣慰,但是浙江块状经济的波动性过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近几次宏观调控中,浙江经济都曾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2005年一季度,受银根、土地紧缩影响,浙江工业出现了罕见的产值、投资、效益“三回落”现象,曾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这次“超强”金融危机的出现,正促使人们从更深层次重新认识块状经济。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块状经济占了浙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是“浙江模式”的重要特色之一。截至2008年底,浙江共有10亿元产值以上的块状经济312个,年销售收入达2.81万亿元,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4%、62%、56%。目前,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82个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块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