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协作加快“棉花栽培简化”技术攻关
生意社12月4日讯 “相比其他作物种植,现在种棉花太苦了。我们要加快植棉技术的创新与合成,尽快形成显著节本增效、降低劳动强度的新型棉花栽培技术,想办法让植棉快乐、轻松起来。这是我们棉花科研工作者的重大责任。”11月27日,在“农业部公益性科研专项棉花简化种植节本增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度总结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向来自全国各大产棉区的科研、推广负责人再次“施压”。
作为棉花育种领域著名专家的喻树迅说,自从挑起棉花简化种植这个国家级公益性科研专项首席科学家的担子,自己就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因为,在农业部确定的99个公益性科研专项中,只有棉花这一项是专门研究种植技术创新与合成的。在他看来,当前我国棉花生产正面临着从传统劳累型植棉向快乐科技型植棉的重大转折机遇。因为在完成了棉花品种革命———传统品种到转基因抗虫棉、再到杂交抗虫棉的普及阶段后,今后亟待攻克的将是:如何让劳累繁琐的棉花栽培管理简化轻松,变成符合现代农业理念的“傻瓜技术”,使棉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幅度解脱,在体验“快乐植棉”中实现高效增收。他认为,从目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来看,下一步各个子项目单位还要强化“快乐植棉”理念,将各自的技术创新有机合成,形成具有核心推广价值的普适性植棉技术。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毛树春接受记者采访说,棉花简化种植公益性科研专项2007年由农业部立项,是关系棉花种植技术重大突破的系统工程,主要在棉花栽培方式、栽植密度、适宜栽植的品种类型、科学施肥、控制三丝污染等方面,发挥大范围、区域性的技术解决功能。他说,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靠地方、企业和棉农都是无力解决的,必须公益立项、联合攻关,通过多点多次的连续试验,把各个环节的机理说清楚搞明白,在此基础上形成技术创新和应用,逐步促成棉花种植技术的重大变革。
据毛树春介绍,经过近3年的全国联合试验示范,简化植棉技术研究已经在改善棉花栽培方式、创新生产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基质育苗移栽技术不仅实现了把棉花种子变成苗子直接进田移栽,还通过技术合成形成了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轮作育苗等前沿性技术和产品,把单一技术变成了复合型技术,显著起到了节省种子、节省劳力、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作用,展现出公益性项目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潜力和作用。2009年,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已经在长江、黄淮海流域的10个棉花主产省内实行了整县定点推进,建立了综合种苗基地10个,成功移栽棉苗面积超过5万亩。
在年度总结会上参与技术攻关的各个单位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要把实现棉花简化种植、高产增收和生产管理信息化、环境友好等作为科研目标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并加快对应技术创新和相关产品的研制,争取在整个生产领域早日实现“快乐植棉”这个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