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特刊:杨敏德纵论棉纺织和环保
编辑按:在举世关注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执行主任、哥本哈根企业家之旅的召集人吕植教授和溢达集团主席杨敏德女士、九汉天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其中,杨敏德女士从溢达集团出发,谈论了棉纺织和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诸多将话题。特摘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环保反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杨敏德:大家可能对溢达集团不太认识,我先从溢达说起。
我们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工业,做纺织服装。我们的企业稍微有一点不一样,我们是一条龙,从开始做棉花一直到最后做成成品,以及零售。在整个的生产过程当中,大家都知道纺织服装行业用水很多,对水的污染永远是人的一个最大的挑战。
早期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话说起来大概有20年了),有一天,我们在广东省新安分厂在做染纱。我看见旁边的鱼塘好多鱼都死掉了,颜色也非常不对。我就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他们就说老板,我们是做纺织的,这是必然的后果,但是我们在这儿做工厂做得很好啊。我就想这有点不妥当,于是就开始在公司里研究。20多年来,我们公司的文化已经改变了。今天要是我需要问这个问题的话,肯定答复我的人不会理所当然的态度,他们肯定也会不好意思的,也会觉得我们是失败了。
在这一条很长的路走过以后,我们发现环保这个事情不是老板一个人说了就能做成的。环保是一个点点滴滴,每天要做的事情,只能够通过一个企业文化的改变,才能把我们的资源利用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减少了浪费的同时就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我觉得很多人觉得环保是给企业带来一种负担,但是我们的经验其实是相反的。我们觉得环保提升了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如果一个企业要真的做到环保的话,其实他就是减少了所有资源的浪费,就是提高了所有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当然就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举一个实在的例子,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经验,一个产品或者工具做错了要重做,这就浪费很多资源。要是能把工人的培训提高,把所有的信息的准确性提高,马上就把企业的生产过程效益提高了,也是减少了浪费,对环保有很大的贡献。
2005年的时候,我对公司的同事们说,我希望每年能够减少能源用量30%,把水的用量减少30%,当时大家非常的激动,说不可能的,我们的资源的利用是非常有效的,是不可能达到你这个目标的。但是,2005年—2008年,我们的用水减少了40%,能源少用了30%。当然不是我说的每年的减少,但是在这三年的过程当中,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也不简单了。
吕植:与此同时,从2005—2008年,你的经济收入是什么样的情况?
杨敏德:更好的一个例子是,现在不是金融危机,很多生产企业都觉得很辛苦吗?我们用了这么多力气推动环保,我们现在是越做越好,市场份额越来越高。所以,我们的努力其实是提升了我们的竞争力,而不是给我们增加了负担。我想这也是我最希望跟大家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