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联姻高校 丝绸业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诞生
生意社12月9日讯 11月28日,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苏州大学新校区隆重揭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刘艳荣,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向仲怀,商务部副司长李朝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主任李金宝,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蒋士成,广东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惠琪以及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校长朱秀林等有关专家和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12月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由国家“211”工程学校苏州大学联合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大学农业部蚕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苏豪国际集团公司、盛虹集团有限公司等丝绸行业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承建。实验室建设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苏州大学新校区内,得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在我国从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的成立,标志着国家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丝绸产业的发展。这一实验室,不仅是苏州大学重点建设的实验室,同时也是全国丝绸行业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坚持“开放、共享、多赢”的原则,在培养人才、项目申报、科技攻关、信息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与相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我国丝绸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苏州大学是全国高校唯一拥有从栽桑、养蚕、制丝、织绸、印染后整理到服装设计的完整丝绸产业链学科群,以及相关支撑学科体系的高等学校。苏州大学完整的丝绸产业链学科群孕育了江苏省和国内纺织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其丝绸研究方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榜首。苏州大学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丝绸研发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产业化方面走在了全国同类学校的前列。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承建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纺织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蚕桑丝绸工程分别被列入苏州大学“九五”、“十五”、“十一五”和“211工程”子项目,近5年共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设备、场地和学科建设。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苏州大学已投入建设的现代蚕桑丝绸工程基础上,新增投资6605万元用于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作为“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这两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设的主体,拥有江苏省纺织印染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程中心、江苏省丝绸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苏州丝绸技术服务中心3个省级科技平台和苏州市生物组织工程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丝绸文物测试与复制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市级科技平台。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工程教学和实验技术核心队伍。丝绸厂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成果在全国许多丝绸企业得到了推广,丝蛋白人工皮肤作为一种良好的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目前已经应用于很多医学领域。在原材料研究方面,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研发的天然彩色茧丝无需染色就能织成色彩斑斓的绸缎。天然彩茧与彩色茧丝加工技术解决了彩色蚕品种选育和茧丝加工两大世界难题。他们还在真丝新材料的改性开发研究和全真丝面料的开发研究中取得突破,成功研制开发了两种功能性全真丝新材料——膨体弹力真丝、柞/桑弹力真丝,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成果已在企业转化。2003年采用膨体弹力真丝开发的“膨体抗皱真丝色织绸”成功实现了真丝面料的抗皱性能,其弹性回复角达到320度以上。丝织物原位微晶矿物生态染色及功能整理项目将纳米高科技应用在传统的真丝纺织品染整领域,赋予丝绸染整新的理念。在原材料使用和加工过程中均不使用禁用化学物质,无废水排放,解决了当前丝绸染色中大量废水的排放问题,染色品质差且功能单一问题以及某些禁用染料的使用问题。另外,该校的雄蚕丝蚕品种选育技术可使结出来的蚕茧在特定的荧光下分出雌雄。
为了推进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传统丝绸行业在现代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凝聚和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推动丝绸行业的发展,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围绕数字化丝绸加工技术、丝绸产品的生态加工技术和功能性蚕丝及其产品的加工技术3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