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新工荒”倒逼长三角纺织等传统行业分配改革


http://www.texnet.com.cn  2009-12-15 14:44:4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收藏

  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现象,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生意社12月15日讯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在浙江上海江苏调查时发现,原本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才会出现的“用工荒”,却成为经济复苏阶段长三角制造业的“困扰性因素”。“招不到人”的情况已较为普遍,其中一线技术工、操作工的短缺尤为突出。企业、劳动部门等各方人士判断,此类“用工荒”在2010年春节前恐难明显缓解。

  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地区“用工荒”的背后正凸显出劳动关系“三个矛盾”:产业升级与劳动力素质不相适应,企业习惯性的“困境裁员”与劳动力日益强烈的“稳定”诉求难以契合,徘徊不前的工资待遇与高企的生活成本无法匹配。

  “结构性”用工荒叠加“惩罚性”用工荒

  这次“用工荒”的结构性特点十分突出: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中相对较多,而在较高端的服务业中则较少,一线技术工人相对紧缺,而办公室人员、研发人员等则较为丰富。

  上海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处长赵建德表示,目前长三角地区电子机械、纺织、制鞋、箱包等传统制造领域,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显得很突出。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越南具体分析说,由于上半年订单大量萎缩,各企业的工人人数锐减,现在订单回暖,各企业竞相争取工人,因此形成缺工的现象。

  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亢越认为,目前的企业用工荒的出现与去年底形势严峻时的裁员有关,“原有的劳务输出地,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下就业机会增多,不少去年底流失的工人已在当地就业,不愿再回到苏州。”这样看来,近期部分制造业面临的用工荒带有裁员后的“惩罚性”。

  浙江当地基层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认为,从这次用工荒的成因和最近赴内地招工情况看,由于此时出外打工意愿已经降到最低,明年春节前浙江制造企业用工紧张局面很难缓解。赵建德认为,通过此轮金融危机,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已经回乡的大量农民工已在当地找到工作,并将带动更多农民工留下就业,对长三角城市来说,年前看不到大量农民工输入、补充的可能性。

  劳动收入过低是根源

  那么,农民工如何看待“用工荒”?来自安徽省明光市农村的刘德贵告诉记者,目前在上海打工,每个月能赚1500多元,但扣掉交通、吃饭和租房,每个月只能剩下八九百元。这几年老家企业多了,用工量多,纯收入和上海差不多,所以决定回去。他反问,“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三年了也没涨过工资。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怎么就这么大?”

  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一些中小企业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和低廉的劳动力,例如温州的服装和制鞋企业订单工期短、利润薄,长期以来企业只有延长员工的劳动时间,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加上工资上涨有限,很多工人已经不愿到服装和鞋厂工作。此次“用工荒”更是释放了一个信号:部分地区对外来人员的就业吸引力正在减弱。

  受访专家认为,这种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现象,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不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较之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社会收入转移支付等财富再分配,“初次分配”无疑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如果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即使有后续的再分配调节,也很难矫正到位。要解决部分地区的“用工荒”,关键还是要切实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所得,才能招得到人、留得住人。

  产业升级与劳动力素质不适应

  记者采访中发现,“有效劳动力”的供给不足也是造成用工荒的直接原因。随着长三角制造业的升级,原有的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已呈现出“短腿”。

  上海瑞侃电缆附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士介绍,目前,公司产品近年来升级换代很快,近期业务也开始复苏,各事业部开始计划招募员工。不过,却碰到了“招工难”,主要是一时招不到公司要求的合适人才,造成岗位一时空缺,“同样的技术工人,放在前几年还能要,但现在就不符合要求了。”

  赵建德认为,部分企业的“用工荒”,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不是企业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有合适能力、水平的人”。据他观察,这类结构性用工荒,在长三角产业升级显著的区域特别显著。

  与此同时,企业短期“困境裁员”与劳动力“长期求稳”难以契合。在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的上海闵行区,去年裁员较多的企业,目前甚至面临着员工“长久流失”的危险。

  闵行区外来人员管理所副所长蒋卫介绍,目前企业招聘企稳,但应聘人数却持续下滑。今年1~6月,共有单位用工登记1161家次,发布岗位1722个,接待农民工求职登记2264人;但7~9月,单位用工登记696家次,发布岗位1051个,接待农民工求职登记只有599人。

  同时,农民工输入地对当地劳动力的“拉动力”也明显增强。亢越说,金融危机后,各地政府把返乡就业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出台鼓励创业和农民工培训优惠政策,去年年底流失的许多人员已在当地就业,不愿再回到城市。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用工荒  产业升级  劳动力  招工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