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企业将为“低碳经济”买单 (图)
生意社12月17日讯 “童话之父”安徒生让我们认识了丹麦,这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国度。但就是在这个“童话”的沃土上却正在上演着无休止的争吵,哥本哈根的“低碳经济”以超强的姿态不断闪现魅影,这也是近日来关于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基本写照。
纵观,在哥本哈根的绚烂舞台上中国是有力的一员,但绝不是最强的一员,我们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应对世界变局的风云变幻,借此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维持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不论哥本哈根会议最终结果如何,“低碳经济”都将势必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的被提及,低碳经济将会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何去适应这一变化就要从技术和产业调整两方面来综合考虑。纺织服装业作为中国较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毋庸置疑的扮演着“污染大户”的角色,于是对于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来说更应该要承担起更多的低碳排放责任。
大力提倡原料环保
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印染新材料不断推陈出新,有高湿模量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新合纤、功能纤维、超细纤维、异型纤维以及PTT、PBT新弹力纤维,以及全回收纤维等。有的是从提高本身的功能性来体现对环保的贡献,有的则干脆就是环保纤维,如再生纤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认为,棉纺织行业的振兴重点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鼓励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复合纱线及新型面料的开发应用,鼓励高档纯棉及多种纤维混纺、新型复合纱线及面料的生产。二是符合生态、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特种天然纤维纱线、织物的生产。三是推广新型、高效、节能的棉纺织工艺设备,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产品比重的技术改造。四是支持高档色纺纱线、色织及长丝织物的生产。
这些建议尽管表面上看是针对棉纺织行业而提出,但对于其他纺织行业同样适用,在满足时尚、款式、功能性等新消费需求的同时,对于产业减碳而言也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科技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难以估量的。当地球正遭遇严重的环境危机,更不得不催逼着我们加快改变的步伐。就纺织服装业来说,要想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成为了重中之重。
我国纺织工业在长期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矛盾与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这些都是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技术和工艺是我们落后先进国家的关键,所以通过自主技术和工艺创新来实现减排的方式是最为积极有效的,也对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纺织行业在控制印染污水排放,降低用电、用水等能耗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不小成绩,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纺织企业通过投入资金,改造设备和创新技术工艺等举措,循序渐进地为减少排放和污染作出着贡献。
例如,无纺布行业用环保购物袋替代塑料袋,支持国家“限塑令”的行动;聚苯硫醚(PPS)生产企业为煤炭、水泥、发电行业减少废气排放提供耐高温空气过滤袋产品等。
应该看到,服装业走向低碳经济必然是一场突破性的革命,不能仅靠个别组织、少数企业的行动和消费者自觉来实现,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节能、减排、降耗
据统计,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其中,服装行业能耗为1.05吨标煤/吨服装,织造行业能耗为0.95吨标煤/吨纤维左右,印染行业能耗大体在2.5-3.2吨标煤/吨纤维之间,平均为2.84吨标煤/吨纤维,印染行业约占全行业能源的58.7%,成为纺织业节能的重点。
而节能减排,无疑是现阶段纺织服装工业力所能及,也是最能直接体现减碳成效的工作。据专家测算,当我国纺织服装业环保技术水平基本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时,平均水耗、能耗约可降低30%—40%,而从目前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进行分析,通过改造和管理,降低水耗、能耗10%—15%是可能的。
纺织业积极应对“低碳经济”
纺织业将要在低碳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虽然目前纺织行业没有被列入污染严重和产能过剩的行业,但是节能减排的任务同样艰巨。面对全球和国内提倡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纺织印染业更应该积极的行动起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倡导使用环保材料,鼓励纺织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结语:
现在,环绕着激烈的“争论声”,联合国气候会议正在遥远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进行着,这只翅膀一煽动,都将会给带来一场“环保”的变革。很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都想成为百年企业,都想在大浪淘沙的惨烈角逐中“屹立不倒”,那么,这些企业必然会等到需要为碳排放买单的那一天。未雨绸缪才能坦然面对,只有看得够远的企业,才能走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