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破产重组出活力
生意社12月31日讯 虽是寒冬,但宇顺银瑞棉业有限公司400型打包生产车间却温暖如春。听该厂谢老板介绍,今年随着棉市逐趋回暖,前来订货的纺织厂家是源源不断,订单一大把,皮棉供不应求,这是安徽省宿松县千岭轧花厂破产重组后凸显活力的一个缩影。
破产改制前的宿松县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由于人员多、摊子大、包袱重,历经了红火逐步衰退到冰点的过程,几乎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该县抓住国家棉纺产业调整和振兴重要机遇,整合棉花收购加工优势资源,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原10家轧花企业实行捆绑破产改制,推进棉花产业化进程,到2009年底,不到3年时间盘活存量资产3500万元,招商引资拉动安徽宇顺银瑞、皖农、亿嘉仁、广东四海等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2年来,宇顺、皖农、四海棉业用于改扩建棉花生产加工项目投资分别达2000万元、800万元和1059万元,今年亿嘉仁棉业协议投资5000万元,到位资金2600万元。
同时,按现代企业制度对老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嫁接”移植,转换机制,脱胎换骨,成功实现战略性重组,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先进技术,与国际市场标准完全对接,先后重组了千岭、乌池、洲头、套口、复兴、汇口6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吸纳800人就业。同时,与安徽华茂和互益多家纺织企业建立长期棉花产、供、销双边合作关系。改变了过去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机制不活、融金难、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差的瓶颈。据了解,今年这些企业加工棉花2.5万吨,产值3.5亿元,比去年增长13.6%,成为该县棉花产业链中亮点。
建基地、惠棉农。这些企业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管理、优价收购,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宇顺银瑞与300多户棉农订立购销合同,发展订立棉业,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和皖农棉业按每市高出市场价0.2元价格敞开收购周边棉农棉花,让每户棉农至少少受1000元损失,今年带动基地棉农户均增收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