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预言十:服装院校改革 动真格儿
生意社12月31日讯 观点: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和企业都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对企业的新产品进行“研发外包”。教育改革最本质的内容应该是分类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教学不要重复,而要互相衔接。
解读:
服装产品特点是流行快,周期短,所以服装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而我国的服装教育发展才30年不到,目前只能先有社会需求,才能对应着有教学调整。服装院校在教学当中应该结合当地特色,一定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如应该从本地的人文、消费市场出发,进行教学改革,这样学生就业将可以本地进行消化。
服装教育发展将近30年,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人才培养雷同化。这是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课程内容雷同、师资单调、教学互相模仿所造成的。
职业教育应该进行技术性的培训教育,学历教育应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目前人才培养的雷同化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能形成差异化,从而形成人才单调,这也是毕业生难找工作的原因。教育改革最本质的内容应该是分类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教学不要重复,而要互相衔接。因为对于企业来来说,要求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教育应该差异化,学校应该有各自的特色,应针对企业的某些特定需求进行重点培养。
比如学生毕业前的几个月时间里,用人企业希望能够尽量多地试用学生,希望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跟上工作节奏。对用人单位来说,这样有利于更早地深入了解学生,从中挑选更适合企业的人选,减少了盲目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学校要求他们在这个时期必须花功夫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所以,供需之间存在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够在企业的试用阶段完成。
据了解,北京服装学院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内容,增减相关课程。同时,由于学院授牌的实习基地有将近70个,所以在学生的大三暑假,或者学生学习相关设计课时,院系会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去实习。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承担学生的路费和食宿。有的学生通过基地的实习,顺利地进入企业工作。从学生方面来看,去实习基地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让应届生提前熟悉用人单位情况,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和状态。
正如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所说:“学生应该在满足市场的前提下引领市场,对新的市场导向应该有所把握。比如结合国际流行和新的市场需求,对现有产品进行调整研发。新的设计产品在满足市场的同时也要引导市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未来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要知道“我该怎么做,我未来需要学习什么知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产学研如何结合、服装院校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改革,到了该动真格儿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