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酝酿中兴之道
生意社1月11日讯 化纤纺织产业是萧山的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三分之一以上,是众多萧山民营企业家“第一桶金”的来源地。如今,萧山化纤纺织业遭遇着发展的“阵痛”,高能耗、低利润,让部分化纤纺织企业在生存的边缘挣扎。面对这种境况,我区的有关部门、企业、高校三方合作,出台了《杭州市萧山区化纤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培育规划(2009——2011)》(以下称《规划》),对萧山的化纤纺织业的转型升级进行着探索。
一提起化纤纺织产业,萧山人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萧山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三分之一以上,这也是众多萧山民营企业家“第一桶金”的来源地。经过十年磨剑,厚积薄发。萧山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化纤和织造生产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织造和印染基地,形成了从原料到化纤、织造、印染、服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从企业规模、产业规模、品牌建设、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各要素来看,萧山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准。
但是如今,化纤纺织业被贴上了“传统产业”甚至“夕阳产业”的标签,高能耗、低利润的阴影挥之不去。这也使得众多萧山人关注着这个产业在萧山的未来走向。
对此,萧山区经发局牵头,联合上海市东华大学专家组,在2009年对我区化纤纺织企业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研,经过周密而严谨的分析,专家组提交了《杭州市萧山区化纤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培育规划(2009——2011)》,给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对症下药”,并提出,重振昔日雄风,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必须走转型升级的道路。
“萧山很多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桶金’都来自化纤纺织业,化纤纺织业到目前为止仍是萧山产值最大的支柱产业。”区经发局有关负责人如此评价化纤纺织业在萧山的地位。
早在1997年,萧山成立了纺织协会,那时候纺织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08亿元,与机械汽配业并列成为当年萧山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
事实上,在近两年的经济报表中,化纤纺织产业依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该产业的产值占了全区的36%,其利税在2008年占到了工业利税的四分之一,并提供了十几万人的就业。化纤纺织业经过多年的累积,为萧山培育出了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在国家统计局不久之前的公布的“2009年中国最大1000强企业集团榜单”中,萧山上榜的18家企业里包括了恒逸集团、荣盛集团、翔盛集团等10家化纤纺织企业。
东华大学专家组负责人之一,高长春教授直言,“虽然萧山化纤纺织产业的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解决不好将滞后整个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速度。”
《规划》道破了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即产业盈利能力弱,缺乏市场定价权。《规划》认为,表层原因是产品结构不合理,这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并以常规产品为主。比如,化纤纺织企业在低层次产品上出现过度竞争,而高性能新产品开发能力差,比重较低,产品附加值远比日本、韩国企业低,原料中除了PTA能部分满足当地需求外,其他主要原料配套不够,需大量进口或全部外购。
《规划》认为,出现问题更深层原因则在于企业营销和研发投入少,包括品牌、营销渠道和技术创新都非常缺乏。但最终的根源还在于企业和产业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业主制企业占主流,限制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规划》举例道,在经营方式上,为降低企业风险,多数企业只进行单纯的、常规产品的来料加工生产,也缺乏开发技术难度高的、差别化的高端产品的勇气和能力,造成企业间陷入同质化低价位恶性竞争局面,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生产和技术进步始终受制于下游市场的需求。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最直接的产业困局——低利润。“这个行业的利润已经低到没法做下去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做这一行的利润还有15%,但是现在如果只生产一些普通的纺织化纤产品利润只有3%到5%左右,这还是乐观的估计。”一位已经在化纤纺织业从业二十多年的企业家透露。
高长春和他的团队,在对萧山纺织化纤产业的缜密调查后,也印证了这个判断。他们调查的51家棉纺企业中,2007年的销售利润为3.3%,2008年的利润为1.98%,2009年预计利润为2.65%。调查证实,生产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劳动力成本较高等因素是造成了这些企业微利的主要原因。
此外,化纤纺织业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随着萧山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融入大杭州之后,房价扶摇直上,其他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这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化纤纺织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根据《规划》,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将围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塑、聚合力强化、软环境优化这四条主线,重点推进高端产品制造、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塑造、物流基地建设和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工作,促进萧山化纤纺织产业的升级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