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2009年1-11月我国棉花进口大幅下降
生意社1月14日讯 据海关统计,今年1-11月我国进口棉花131万吨,价值17.6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2.6%和45.6%;进口平均价格每吨为1343美元,下跌19.4%。
一、今年1—11月我国棉花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11月当月进口量小幅回落,进口均价创年内新高。11月我国棉花进口量为11.3万吨,环比下降5%,但受去年基数偏低影响,同比大幅增长48.2%。而当月进口均价则回升至每吨1501美元,创年内新高,同比下跌8%,环比上涨3.7%(下图)。
(二)加工贸易进口快速增长,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下降。今年1-11月,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棉花58万吨,增长18%,占同期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44.3%;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29.6万吨,大幅下降56.9%,占22.6%;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方式合计进口43.2万吨,下降43.3%,占33%。
(三)各类型企业进口均不同程度下降。今年1-11月,我国国有企业进口棉花37.5万吨,下降28.3%,占同期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28.6%;集体企业进口36.4万吨,下降18.7%,占27.8%;私营企业进口29.8万吨,下降47.8%,占22.7%;外商投资企业进口18.5万吨,下降32%,占14%。
(四)美国为最大进口来源地,自印度进口降幅较大。今年1-11月,我国自美国进口棉花57.6万吨,下降32.5%,占同期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44%;自印度进口19.7万吨,下降65.4%,占15%;自乌兹别克斯坦进口12.9万吨,下降22.1%,占9.8%。
二、11月份当月我国棉花进口量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增发抛储等调节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供需矛盾。在全球棉花供需缺口扩大、国内棉花明显减产和棉价上涨势头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为保障纺织企业用棉需求,稳定棉市,国家于11月20日再次增发50万吨储备棉,在折328级国棉竞拍价格飙升至每吨15585元高点之后,国家相关部门于25日发布了进口棉配额发放和着力解决新疆棉运输等重要信息,棉市运行逐渐回归平稳。
(二)国内棉价涨势趋缓,进口棉价格优势减少。随着国内棉价全面降温,11月下旬籽棉价格由10月末每公斤7元左右的高点回落至每公斤6.25元;现货市场三级皮棉价格由月中的每吨15000元回落至14700元左右。11月底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均价每吨14758元,较10月底上涨每吨736元,涨幅明显趋缓(10月每吨上涨875元)。国际市场方面,Cotlook(A)指数月末为每磅74.05美分,较10月末每磅上涨4.65美分;美棉(E/MOTM级)月末到港价为每磅79.1美分,较10月末每磅上涨5.07美分。内外棉价差进一步缩小,且国内棉价将进一步回调的预期普遍强烈,企业进口动力减弱。
(三)国内新棉购销进度加快,市场短期供应充足。10月份,我国大部分棉区天气晴好,新棉采销进度加快。截至10月底,新棉采摘进度为81.9%,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交售率为73.8%,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销售率为15.1%,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新棉上市使短期供应相对充足,进口棉增长空间变小。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经历了前期的棉价暴涨,棉农收益和植棉意愿得到了有效保护,国家的调节措施对稳定棉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棉纺企业仍旧负重经营,谨防成本持续高位制约行业复苏。在资源紧张、成本高企且新棉品质等级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棉企两级分化加剧,目前国内1/3棉纺企业的利润占行业利润的比重高达96.7%。受购棉成本差异和后市不确定因素影响,棉花加工企业急售与惜售情绪并存。而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恢复集中在中低端产品方面,高端产品出口减幅仍然较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二)全球棉花库存创7年来最大降幅。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称,全球棉花减产和经济复苏推动消费量增加将导致2009/10年度(至2010年7月31日)棉花库存下降13%至1070万吨,创七年来最大降幅,而中国2009/10年棉花产量将减少16%至6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