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服装高级定制:生存还是毁灭?
生意社1月18日讯 尽管有人预言说金融危机将导致没落中的高级定制世界的彻底灭亡,新一季的巴黎高级定制发布却宛如废墟上开出的鲜花(KarlLagerfeld的白色纸花),展示出了这个小世界那令人敬畏之美,以及手工艺传统所能达到的全新辉煌高度。不论是业内人的努力,还是新客户的增长,都证明了高级定制向现实屈服的时刻还没到来。从任何方面看,即便算上设计师和所有制作者,高级定制都只是与全人类中极小一部分人有关的事。Chanel精品部总裁BrunoPavlovsky却在本次时装周上坚称:“高级定制是每个人的。”在某种程度上,他说的是对的,毕竟在这短短的三天里,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巴黎,尽管看上去它与你我毫不相干。
经济危机并没有吓退高级定制时装的从业者––这一正在没落当中的小小世界。当Karl Lagerfeld被问及经济对本季高级定制是否有影响时,他回答说:“不过是聊天时多个话题而已。”
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失去工作––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这种专门销售天价时装的产业起码应该自觉有点不合时宜。毕竟,假如消费者们连一条标价499元的H&M迷你裙都不舍得买的话,那么Christian Dior的销售数字呈现下跌趋势也是合乎逻辑的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Dior公布的2008年销售增长率为35%,Chanel则是20%。
我们一度指望这场信贷危机能给西方世界来个彻底的大扫除,将人们带回标价更为合理的时代。不过奢侈品市场显然是个特例。打个比方,尽管前银行雇员们不得不开始领取失业救济金,他们的上司,那帮银行总裁却还在飞快地抓取分红。在时装业发生的事情也正是这个道理。高街品牌举步维艰,因为它们的顾客––中产阶层人士们––无一不遭受着经济危机的威胁。而高级定制的新顾客们––来自俄罗斯、中东和中国的富翁们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他们依然开开心心地在买进那些标价高达7位数的时装。
此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信贷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促使消费者们买得更多。为了保住至关重要的广告客户,时尚杂志开始向读者们灌输一种名为“投资型消费”的理念:购买一件特别贵的东西,例如Hermes皮包,或是高级定制服,不要去买10件相对便宜的东西。不过现实也并非一片光明。法国的奢侈品世界向来被视作神圣不可侵犯。当Chanel最近宣布将削减200名员工时,《巴黎人报》(LeParisien)称之为一枚炸弹。
鉴于Chanel的拥有者Wertheimer家族从不向外界谈论他们的生意,这条新闻真的很令人震惊,且揭示了该品牌目前的真实情形––Chanel自称他们去年在所有领域都有销售增长,而首先报出裁员消息的是工会组织。十年以前,Yves Saint Laurent的前任主席PierreBergé曾总结过高级定制当时所面对的问题,他将这一行业称为“做生意的对立面”。一场穷奢极欲的定制发布会到底有何价值?对此人们其实已经有所认识:你可以用它来推销更便宜的产品,比如太阳眼镜和香水。而尽管如此,想要抓住高级定制的真正价值还是变得越来越难,那就是要运用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做出精美绝伦、独一无二的服装来。
从今天算起,十年以后,假如我们还能看到两三家时装屋在坚持一年两度发布高级定制系列,那就已经算是很惊人了。制作一件全手工的高级定制服所耗费的高昂人工成本当然是这一行业衰落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设计方面专业知识的短缺也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要知道,Lagerfeld先生目前已经是70出头了。
高级定制服那天文数字的价格决定了它的常客名单不会很长––不是数千,而只有数百。尽管美国的客户数量在2008年有所减少,来自中东的客户却把缺口补上了。在今天的巴黎,这个名单的变动让人们乐观地认为,时装屋在普通客户流失上所遭到的损失能够通过高级定制新客户的增长补回来。听起来很奇怪,不寻常的服装永远都能找到买家:石油大亨的娇妻和爱女,抑或是某位梦想着穿上定制婚纱的姑娘。Chanel精品部总裁BrunoPavlovsky表示,该时装屋在2008年的高级定制服客户多于2007年,而他在2009年还期待能有进一步的小幅增长。Dior总裁Sidney Toledano也透露,过去两年当中,该时装屋的定制时装顾客都有所增加。当然,总数相对而言仍然很小,但已经足够让Toledano先生嗅到人们的兴趣。“我们必须在这一工作上投入更多精力。”他说。
50年后的巴黎
半个多世纪之前,Dior先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发布了他的“新风貌”,带来了一场衣橱革新,也为战后经济复苏中的人们带去了快乐和慰藉。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正面临一场全新的转折,有人说经济危机将宣判高级定制的死刑。看看巴黎吧,他们说错了。1956年,英国观察家报的时装编辑Katharine Whitehorn首次报道了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并在整个1960年代从事这项工作。今年1月底,她重返巴黎秀场,再次目睹了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改变了,然而秀场的混乱、魅力、热情和怨气却毫无减退。
有些事不会改变–时装编辑、买手、看热闹的人和希望获得注意的人争先恐后地赶往巴黎的高级定制发布会会场,人群中持续不散的极度兴奋,场内的高温和场外的严寒(对穿皮草的人而言着实不好受)。想要亲眼目睹整个新系列,你就必须穿得严严实实站在那儿洗桑拿,因为在开场前喝了点香槟,头还有点发晕–一样也没有变。另一个事实也丝毫没变:你必须一遍遍地反复提醒自己,眼前所见的这些荒诞不经的设计并不是为了实穿而进行展示的。它们的意义在于,将特定的廓型重重锤进你的脑海之中,而那些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所制作的服装,说到底也是发端于此。然而从1960年代至今,也可以说差不多一切事情都已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