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纺织:内销仍将增长 动荡因素依然存在
政策更重内需、民生内销仍将稳健增长
2009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扩内需、惠民生成为政策重点。
“扩内需”政策效果毋庸置疑,2009年这一点已有实证。而且,为进一步促进内需消费,国家在增加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新举措已经开始逐步推出,国内首批消费金融公司已在全国3个城市带头试点,金融信贷体系对内需消费增长的推动作用值得期待。在扩内需政策的支持下,2010年的内需仍将延续2009年以来的稳定较快增长势头,全年衣着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超过2009年达到20%左右的水平应无太大悬念,内需市场也将继续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支撑。
与各种“扩内需”措施相比较,“惠民生”政策对于国内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则更加具有长远和可持续意义。在我国,医疗、养老、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住房、教育等体制尚不完善,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显著高于消费支出增长,成为长久以来制约内需潜力释放的根本性因素。特别是占人口数量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受到其基本生活水平限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改善相对缓慢,始终没有对我国内需市场的扩大起到与其人口规模和消费潜力空间相称的拉动作用。解决这部分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增加实际收入,对于促进我国内需消费、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都将是长期的任务,政策效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全面显现的,但大量政策付诸实施对于市场信心的良性引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而且随着国家在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性安居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在2010年内继续增加,对内需增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积极效应,内需消费的市场动力也有望更加充沛。
动荡因素依然存在风险尚需谨慎防范
2010年,尽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情况整体向好,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行业运行的外部风险仍需提前预知,未雨绸缪。
一是贸易保护主义。2009年,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中美之间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已然交锋几轮了。究其根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过是危机过后,少数国家用作支持本国净出口增长的手段和用以要挟他人换取更多国家利益的匕首而已。即便2010年贸易摩擦矛头真正指向我国纺织行业,也并不是因为行业本身有什么实在的过错。但尽管如此,一旦贸易保护主义转变为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的实际行动,直接受到伤害的还是行业自己,相关的风险意识、应急手段乃至专业人才都有必要提前设置预案。
二是原料价格。2009年四季度,随着内需拉动和企业库存调整结束,国内市场上的棉花供不应求,价格持续攀高,化学纤维及其上游原料市场也随之水涨船高,各种纺织原料价格较年初普遍大幅上涨,价格翻番者也不在少数。尽管2010年国内外市场都有向好趋势,但终端需求的增长速度相对要低得多,市场对于原料成本的消化能力似乎很难达到此时原料价格的上涨水平,如果原料价格继续快速上涨,不能尽快稳定下来,行业的成本压力不久就将显著上升,盈利状况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风险。
三是汇率波动。2009年,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对于行业“保出口”具有重要意义。近期,随着美元供给量大幅增加,流动性已濒临泛滥;我国经济高调复苏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也必然增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需求,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显然是存在的。虽然现阶段受制于全国出口仍然负增长,人民币汇率政策尚无明显的调整意图,但随着国际市场逐步复苏以及我国经济继续高位增长,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都将明显加大。一旦人民币重新进入升值通道,则对行业出口增长的预期将需更加谨慎。
四是国内通货膨胀预期。2009年11月,国内CPI自金融危机以来同比首度转负为正,同比增长0.6%。而尚未列入CPI统计范畴的房地产销售价格持续高涨之势早已显现,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与此前相比较已然悄然提高,加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也因此成为国家2010年宏观调控的重点目标之一。从目前的经济、政策走势来看,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无论国家管理通胀预期的措施效果如何,相对于消费增长而言,通货膨胀始终无异于天敌,内需市场虽然前景乐观,但对其中风险仍需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