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是否能抓住市场转暖先机 决定中国服装业未来


http://www.texnet.com.cn  2010-02-01 08:55:22  来源:慧聪网 收藏

  生意社2月1日讯 市场转暖后我们能否抓住先机谋求下一个飞跃,将决定我们是否真正走向服装强国。

  “两个专家委员会要成为行业发展助推力,”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说,要研究市场,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

  杜钰洲是在2009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国服装协会市场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科技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他认为,金融危机之后,未来要向高发展,而不是向宽发展。“‘十二五’、‘十三五’的主要任务都将是产业升级。目标是为2020年建设服装强国目标而努力。”

  而实际上,中国服装业正是伴随着几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挑战,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随之日元升值,日本低端产品出口丧失了竞争力,尽管我国当时还接不了日本的盘,但日本经济危机却为我国服装行业带来了日本企业转移而来的大量投资,带来了工业化大生产新理念。我国服装行业工业化进程也成倍加速,掀起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工业化发展第一次浪潮。

  尔后,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行业扩张速度,但凸现出的供销矛盾却逼迫行业对未来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度思考。

  2000年,全球经济走出亚洲金融危机阴影后,中国自然成为欧美产业转移首选,随后我国服装产业经历了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呼“狼来了”的惊惧;经历了2005年配额取消,被国际社会认定为“洪水猛兽”,被排斥、受特保的尴尬。我国服装业在这八年里,走向了以对内比品牌、对外拼加工的双管齐下的第二次产业浪潮中。

  而2008年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危机,能给中国带来第三次发展浪潮吗?

  让我们再次看世界的转移,其实每次转移的并非全是生产的转移,还伴随着时尚中心和品牌的转移。

  20世纪30年代,世界服装业发生了第一轮迁移,美国、意大利等新兴资本帝国形成了新的世界时尚中心。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第二轮迁移,服装制造业开始向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转移。

  第三轮迁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仍在继续,服装制造业从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台湾向亚洲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内地、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等国家转移。

  但是,在这次转移中,时尚寡头逐渐掌握了一个规律和原则,把价值最低端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部分转移向经济欠发达国家,而把附加价值高的品牌创意、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规则、商品运输、产品零售等掌握在他们手中。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美国和意大利服装的发展史就会发现,相比于法国时装发展轨迹由高级时装品牌-高级成衣品牌-大众成衣品牌的顺序发展,美国、意大利则自下往上发展。

  这是由当时美国、意大利文化经济背景和消费群体所决定的,也是由当时世界时尚格局所决定。相比来说,中国和美国、意大利发展的路线大体相同,也是从低端向到高端攀升。

  如果仍以美国、意大利为参照,中国目前应处于美国、意大利品牌发展哪个阶段呢?

  我们试以GDP维度来分析,中国2008年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到3266.8美元。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中指出,2010年底中国人均将接近GDP4000美元。

  而意大利在1976年达到人均GDP3088美元,1977年4436美元,日本在1973年达到3816美元,1974年,4156美元。

  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在其主编的《我们离世界服装品牌还有多远》里,综合了人均GDP和人均消费后,得出结论是,中国品牌应该参照这些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行为规律,来寻找机会。

  而这段时间,正是他们产业转移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他们文化输出的新节点。

  “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机遇。”在2008年10月18召开的中国服装协会五届二次会长会议上,青岛即发董事长陈玉兰如是说。

  “经过金融危机,一些企业可能会退出市场,”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大鹏说,未来几年,中国自主品牌将真正出现在世界服装品牌格局。

  “市场转暖后我们能否抓住先机谋求下一个飞跃,将决定我们走向服装强国之路。”有专家这样说。

  

  而我国服装出口已经开始由单纯的OEM方式向ODM方式转变,已经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产业链系统,最完整产品加工体系,核心竞争力正在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功能优势、效率优势、性价比优势转变。从三来一补盛行,到引入品牌及商道等概念,中国品牌在规避规模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后,中国服装业现在走到了更深层次的竞争阶段——价值竞争。

  但是,中国仍不轻松。  

  “日本产品精细,德国代表质量,法国代表时尚,”杜钰洲说,中国产品虽然有很多进步,但是人家看到的是中国产品的物美价廉,基本以OEM为主,即使ODM,也是为别人所整合,我们审美的标准还没完全建立好。

  “中国制造”要变成“中国创造”,才能产生更高附加值。然而,“中国创造的品牌不光只是设计产品,还包括营销服务等。”杜钰洲说。

  这需要从市场需求谈起。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中国服装  中国制造  市场  杜钰洲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