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纺织企业经营者跟踪调查的启示
困难依然存在
虽然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大势已经明朗,但是行业风险依然存在。外需仍然低迷。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还未走出低谷,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推动企业成本逐步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的回答,有24.7%的企业经营者首选“出口需求不足,订单减少”。这表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外销下降仍然是困扰纺织企业的最突出问题。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选择“出口需求不足,出口订单减少”的比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
本次调查中显示,企业产品国外订货情况相对较差,但好于2009上半年水平,也比2008年底调查时略高。本次调查只有26.3%的企业国外订货增加,而有25.1%的企业国外订货减少。(见图4)东部地区企业国外订货情况好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本次调查显示纺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国外订货增加的企业为13.3%,国外订货减少的企业占73.3%,这表明纺织机械行业企业在出口方面遇到了较大问题。
本次调查,选择“原材料、能源成本上升”、“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分别占22.6%、11.3%,说明原材料、能源成本、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也是困扰纺织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印染、家纺、化纤行业原材料、能源成本上升造成影响的比重较高,中、西部地区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比重相对较高。
从本次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看,有61.7%的企业生产成本同比上升,高于2009上半年调查时的50.3%。其中,65.1%的企业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上升,71.4%的企业人工成本上升,63.2%的企业能源消费价格上升。与2009年上半年相比,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比例增长最快。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涨的压力较大。
关于企业融资的难易程度的调查,17.4%的企业融资困难,上次调查是24.9%。西部地区的企业融资难的比重相对较高,国有企业的融资情况也不乐观。这表明,虽然资金紧张、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还有不少企业仍然受困于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特别是参与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主要是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仅占8%,而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大量小型企业。
另外,内需不足、缺乏人才、售价下降等等因素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困扰。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加大对企业减税的力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采取措施预防可能的通胀、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加政府支出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问题也是企业非常关注的。
战略选择是关键
中国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虽面临着历史机遇,但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当前最突出的困难是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才是我国纺织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路径。
企业在“后危机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发展和壮大,是企业经营者更关注的话题。其中,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关键。
在本次调查中,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在现有生产基础上实现升级”的占76.8%,选择“多元化经营”的占56.8%,选择“扩大现有规模,获得规模效益”的占38.9%,选择“向国内其他地区转移部分产能”的占12.1%,选择“海外投资”的占6.8%。
关于未来5到10年我国纺织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由大变强的主要途径的选择上,企业经营者选择“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占78.9%,选择“培育自主品牌,增强营销能力”的占73.2%,选择“加速技术进步,提高效率”的企业经营者占70.5%,选择“调整区域结构,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的占21.6%,选择“走出去投资,利用海外资源和市场”的占12.6%。这显示,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加强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树立品牌和增强营销能力是未来纺织产业升级的主要战略选择。
不管是“在现有生产基础上实现升级”,还是“多元化经营”,纺织企业很少有完全丢掉主业的。虽然有些纺织企业投入股市和房地产业,但很多都是在资本市场获益后反哺主业。因此,诚如本次调查所显示的,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主要途径还是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树立品牌和增强营销能力上。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的:建设纺织强国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要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要从资源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要从忽视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经济;要从粗放生产方式向现代集约方式转变,发展大企业、跨国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产业集群社会化水平;要向更完善的市场秩序过渡,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市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