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生意社2月5日讯 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描绘了一个美好前景,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棉花市场,必须认识到,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标不会一蹴而就。当前,有几个问题需要着力解决。
棉结和短纤维含量检验应作为棉花质量强制考核指标
近年来,国内少数居心不良的企业通过调快轧花机锯片转速、将棉短绒、回收棉混入皮棉等方式追求暴利。棉结和短纤维含量是衡量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纺织企业的加工成本和产品质量水平,是棉花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将其作为棉花的质量考核指标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满足纺织企业对原棉质量要求的需要,也有利于棉花加工企业改进轧花工艺提高棉花质量,维护公平竞争、合理有序的市场秩序,打击棉花掺杂使假行为。同时,随着我国进口棉量逐年加大,纺织企业反映进口棉短纤维率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强化棉结和短纤维含量检验标准可以建立我国棉花标准技术壁垒(目前国际棉花标准不含这两项指标),发挥我国手摘棉的质量优势,切实维护国内广大棉农和企业的合法利益。
棉花市场未形成以质取胜的市场环境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后的公证检验主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HVI对质量指标进行仪器化检验。经过HVI逐包检验的成包皮棉,加工和流通企业可以根据检验结果分类销售。HVI的检验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高,能够更好地反映整批次棉花的质量状况。目前,为了保持新旧体制的平稳过渡,仍然保留感观检验的品级指标。这是由于受传统检验的影响,棉花交易双方更关注品级指标,并将其作为结算的主要依据。由于我国棉纺织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中低档棉纺织企业数量庞大,不仅消耗大量棉花资源,生产的产品档次低,也常出现低档产品供大于求,利润大幅减少,经营较为困难。许多棉纺企业在经营压力下,也往往更关注棉花价格而忽视质量指标。因此,棉花市场还没有形成以质取胜的市场环境,未能实现新体制公证检验数据科学反映棉花内在质量的优势。
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认证与监督管理
必须严格执行棉花收购加工资格认定制度。在检查过程中,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企业责令其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将取消其棉花加工质量保证能力认定证书。要进一步加大对异性纤维问题的执法检查力度,将异性纤维排除在进厂、上垛、喂花之前。坚决予以查处混等混级收购,混等混级加工,虚高等级和伪造检验数据等违法行为。狠狠打击违法、违规质量行为和扰乱棉花收购加工秩序的行为,从严整治不规范小企业,力促它们关、停、并、转,力争给大包型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棉花收购环境。
始终做到科学、公正、廉洁、高效
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检测能力的高低越来越关系到纤检系统的信誉以及生存,提高检测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并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实施一流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创建国内一流实验室,保证检测程序的严格有效和检验数据的准确、及时、无误,已成为专业纤检机构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做到科学、公正、廉洁、高效,建立和健全立完善行之有效、严谨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公正检验数据的科学、公正和权威。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地区纤维检验所)